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是公认的现代汉语工具书中最具权威性的词典,具有较强的规范性、理论性、时代性。《现汉》第一版(旧版)与第五版(新版)都是对当时汉语词汇特征的反映,两版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近三十年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动词由于其所关联的语言项目十分复杂,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重点,双音节是现代汉语词的基本形态。因此,本文重点描写新旧版《现汉》双音节动词释义及其词义的差异,并力求全面地解释这些差异的原因。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首先说明了本文的选题缘起,缘起部分包括两个方面:一,题目由来,在全面测查学界对新旧版《现汉》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寻找到有待研究的遗漏点,即有关双音节动词释义差异的研究;二,说明本论文所研究题目的应用及其理论价值。其次综述与本文研究相关的词义性质、动词语义、词义演变理论的研究现状。最后概括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操作步骤。第二章概括描述了新旧版《现汉》双音节动词释义的差异。两版《现汉》双音节动词释义的差异体现在词条、义项增减及其原有义项的完善三个方面。其中有关词条和义项收录的变化体现在增减两个方面。相对而言原义项释义的变化比较复杂,本文以符淮青概括的表动作行为词的释义模式为标准,从扩展式与语词式两种释义方式出发,对比新旧版《现汉》双音节动词原义项的释义,差异如下:扩展式释义动词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主体、客体、与体、核心动词的增删替换及其他关涉角色的单一变化或各种关涉角色的综合变化。语词式释义的变化表现在增、减、替换三个方面。此外新旧版《现汉》中还有一部分双音节动词释义的变化比较特殊,比如释义方式的变化、语法意义的变化、特殊词义的变化、词义成分与括注的相互转换等。第三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新旧版《现汉》中双音节动词词义演变的类型,主要有两类:义项增加;原有义项词义调整。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有关新旧版《现汉》双音节动词词义演变的原因:客体世界、主体世界、语言世界。本文首先利用客体世界的变化说明词义演变的外部原因,继而以主体世界为研究切入口,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如隐喻、转喻等认知思维说明词义演变的内在机制,最后从语言内部各制约要素出发来解释词义演变的原因。第四章对新旧版《现汉》双音节动词释义差异的原因做了解释。在说明新旧版《现汉》释义差异的原因时,我们省略了学界论述已经比较透彻的外部客观世界的原因,同时也省略了词义变化对释义的影响,因为本文在第三章专门论述了新旧版《现汉》双音节动词词义的演变。在第四章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解释了释义变化的原因:释义在词典学理论成果的推动下不断被完善;释义受到辞书性质、规模的影响而不断被修订。其中词典学理论成果的推动可以细化到三个方面:辞书释义的准确性、辞书释义的概括性、辞书释义的系统性。关于辞书性质、规模及其体例造成的影响主要是针对专科词条的释义和《现汉》释义中括注的修订。最后一章简要概述了新版《现汉》对旧版释义所做出的修订及其修订方式。另外指出新版《现汉》中释义有待商榷的双音节动词,并尝试为其做出正确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