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一面镜子。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会很自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途径。西方向中方取经,中方向西方看齐,中西方民族相互取长补短,这也是中西方文化重新获得活力和新生的唯一出路,也是两种文化交融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文化在电影的表现下都存在利弊,但不管是从发展时间,还是发展的手段,商业化的进程等方面来看,毋庸置疑,西方动画电影在这些方面走在中国动画电影的前面。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是要挖掘深层次的中西文化在表现方式,文化渗透力的不同,用一种西方阐释学的理论从西方动画电影发展的角度,更加直观,更为系统的展示西方电影如何一步步的利用中国元素传达西方文化人权、个人英雄主义等思想的过程。本文更为重要的研究意义,在于在解释以上现象的同时,探索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发展道路,设想西方动画电影多元化发展的原因,初探中国电影在特定的背景下吸取西方文化的道路上的成功案例并从中提炼出一些对中国电影的建设性启示。论文以西方动画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中国文化元素运用的升级作为典型案例分析,以西方阐释学为方法论,指出在中西文化背景下,西方动画电影在文化影响力和视觉素养传播的优势,运用要素—元素—系统的有机体来展示西方动画电影的发展脉络,从单一影片《花木兰》到系列影片《功夫熊猫》再到整个电影的体系的分析,展示西方动画电影在中国元素利用上的特点及优势。动画电影作为一项表现民族特定悠久文化和艺术的影视事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并且拥有了一批特定的受众。通过比较、研究中西方动画电影的差异,一方面可以深化受众在观看影片时的视觉感受和心得体会,有利于中西方互相取长补短,从而促进中西方动画电影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受众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有助于增强跨文化的交际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本文从对西方动画电影对中国文化的阐释这一点上予以研究,希望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