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视觉艺术中的怪诞——一种文化心理学的解读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ou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从文化心理学出发,把怪诞放在其生成的文化语境中来考察由原生态到现代及后现代的发展变化,从而揭示出怪诞艺术的文化心理内涵及意义,并且在此基础上论证怪诞是一个文化历史内涵丰富且不断变化的审美形态.参照原始思维、精神分析理论、图像学、视觉心理学的相关成果,以历史的眼光看待怪诞,改变那种将怪诞视作静态的显现个体,把他作为动态的历史延绵体系,凸现怪诞完整的面目;重点论证"怪诞"艺术在它不可理解的外表下,一定有着其内在的合理性.首先在第一章里,对怪诞的共时性与历时性进行考察.先对怪诞初始语意进行考证,通过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建筑学家维特鲁维亚对他所看到的一种壁画装饰风格的惊讶开始,对纵延二千年的怪诞批评语境给予梳理.而归纳出"怪诞的怪异说"、"怪诞的滑稽说"、"怪诞的凶险说"、"怪诞的狂欢说和象征说"等几种观点.在此基础上,论文第二章第三章提出英国著名美术史论家贡布里奇的"情境逻辑"观点,他认为"分析过去人们所处的具体情境,也许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们为什么以某种特定方式进行反映和行动,也就是说,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动机".因此以文化人类学为我们提供的丰富的理论背景,以原始岩画、原始彩陶再到成熟的民间剪纸及儿童画作品为例,试图来揭示原始怪诞艺术的奥妙.该文在"解读完整"、"辨析具体"、"剖析象征"、"诠释情感"四节中运用原始思维、视觉艺术心理、符号学等理论来分析大量史前怪诞的不合常理视觉的岩画作品,并以现存的民间艺术作品以佐证.第四章以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将继续对怪诞的生成、延绵以及现代形态给予考察,并探求其演变规律.然后把考察的镜头掉向现代艺术,借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译读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看到在这些怪诞艺术中关于个人潜意识内容和社会历史内容的双重书写.接着,该文又考察了古老的怪诞变形与现代的怪诞变形之间意义的变化.在古老的变形中,往往赋予了被变形者的一种神圣性,用以揭示出其超常的能力,并投射了一种崇拜的感情.文中列举了现代艺术中的怪诞艺术作品,在这些怪诞的负面性的变形中,相比传统怪诞的那种放大的、加式的与正面性的变形,现代怪诞的变形,它们是一种收缩的减式的与负面性的变形,并且在怪诞艺术的现代"变脸"背后,有着深刻时代与社会的原因.具有敏锐感觉的艺术家把他们的内心感觉倾泄到作品中,于是,怪诞艺术的变形由传统的神圣感转换为现代的怪异感.结语部分,作品进行在以上通篇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识读怪诞.对怪诞历时性的悠久多变作了一个粗线条的描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怪诞大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即为神圣神奇、反常滑稽、怪异恐怖,多元通俗.最后该文从文化和审美结合上横向考察怪诞,从而归纳出怪诞的几个特点,即主体意象化、生命普泛化、对象陌生化、审美多元化等.
其他文献
互联网以其革命性的力量深刻地改变着全球文化的面貌,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神话,在我们惊叹互联网带给我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东汉古文经学家许慎的杰作。《说文》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从形、音、义三个方面说解汉字的字典。《说文》自东汉
日本当代文学领军人物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创作,给日本文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村上春树现象”。本论文以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作为解读村上春树长篇小说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