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审批制度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都必不可少的制度。这项制度作为一种手段被绝大部分国家广泛用来管理经济社会事务,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审批制度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向市场经济时期转型时,又恰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下,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尽管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另一方面来看,国家的行政审批制度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行政审批的“事后”,被许可人违法违规进行许可之外的活动、利用许可的便利或者“特殊权利”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侵害了公共权益。从这些问题来看,研究和探讨行政审批的事后监管问题却有必要。 本文伊始先对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行政审批进行事后监管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随后,对目前行政审批事后监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文章分析了在与行政审批事后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行政审批事后监管的方式方法、行政审批监管后处罚以及行政审批监管权力的监督等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上述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造成了阻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政府机关部门对公共行政的理念转变较慢、权力过于集中、部门存在利益壁垒等。 从中国目前行政体制改革的现实状况和实际角度来看,对于以上问题,完善和加强中国行政审批的事后监管制度,是唯一的路径选择。不但要会创新和更新行政管理理念,使得中国从事行政审批的干部队伍更加有素质和更加职业;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事后监管措施;更要完善和修订涉及行政审批事后监管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手段来保障行政审批的事后监管措施的执行;最后要建立相关的事后监管配套制度。行政审批的事后监管不仅涉及到中国政府机关公信力的问题,也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和政府办事效率的提升。 期望本文能够在进一步深化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贡献一点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