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鉴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非此即彼社会思潮及其给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庞朴先生在潜心研究辩证法多年后为强调辩证法中调和居中之“合”的可贵,提出了他著名的“一分为三”论观点,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非此即彼社会思潮及其给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庞朴先生在潜心研究辩证法多年后为强调辩证法中调和居中之“合”的可贵,提出了他著名的“一分为三”论观点,认为中国文化的密码即在此处——对立面的确定与弥合并最后达到和谐统一。在庞朴先生的《儒家辩证法论纲》、《稂莠集》、《蓟门散思》、《一分为三论》等著作中强调辩证三分的思想一再出现,然而笔者认为在中国文化中以“三”为名目的文化密码并不仅仅只有“辩证三分”这一条。本篇论文试从庞朴先生所强调的“辩证三分”以及先秦两汉大量文本中反映出的中国“实存三分”这两种重视“三”的思维来充实“一分为三论”这一命题。本文结合文本分析,先分别介绍了“辩证三分”与“实存三分”两种不同思维路径在中国儒家文化中的表现形态并各自作出归纳分析。通过分析文献文本可以发现虽然在儒家思想中这两种思维常混同并存并没有清晰的分界,但仔细辨析依然能够发现重视动态规律的“辩证三分”与重视静态结构的“实存三分”间明显的差别。有时在同一著作和文本中常会有两种思维交织并存的局面,若不能区分“辩证三分”与“实存三分”为两种不同的思维路径在理解文本时就难免造成障碍。目前国内研究“一分为三论”的主要方向多为就庞朴先生的辩证三分接着说。清楚区分两种不同三分法的文本文献还未发现。因此对两种不同三分法的指认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本文希望通过指认“实存三分”这一长期被忽视和掩盖的命题,一方面厘清在“三”的名目下混乱交织的两种思想内核,另一方面使“一分为三”这一命题获得新的活力,更趋完满。
其他文献
本文对新时期青海蒙古文小说进行了专题研究。试图从现象和深层两个方面来研究新时期青海蒙古文小说的乡土性导论部分,交代了选题原因、前人研究概况、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
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施工、养护是一系列的过程,其质量控制因素很多。文章从多方面对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探讨,以保证工程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质量控制,值得同行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和资源型产品价格推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特别是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不充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家当中,柔石不是最突出的,但他的作品对文坛以及社会的影响却是绝不容忽视的。柔石用传统的知识分子的悲悯情怀去对待世间的人与事,关注个体,关注命运
《文则》是南宋陈骥在苦心钻研六经、诸子文章之后写就的一部讨论为文之则的重要著作,此书内容宏阔,不仅开后世辞章学之先河,而且还建立了科学修辞学之先导。在本论文中,就只
流动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要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对流动资产的性质及运动规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且按照
目的比较分析云南省布依族、彝族和白族居民的饮食习惯及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情况,探讨饮食习惯与肥胖的关系,为少数民族肥胖的管理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按比例概率
大学生融资能力的提升需要进行商业计划书编写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在商业计划书中除了主要程序和撰写规则外,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设计是商业计划书撰写的核心,它是投资战略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社会急剧转型,商品经济意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文化领域。文学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转型期的烙印。许多作家敏锐地感受到了社会精神结构的深度变迁,在
成果颇丰的作家艾合买提江·库尔班·沙比热及其他所创作的儿童长篇小说在维吾尔文学发展中占重要地位。从2008年开始接二连三的出版了《艾勒库特的故乡情》,《聪明的双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