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扶正方案干预前后AIDS患者外周血WBC和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分析AIDS患者外周血WBC和CD4+T淋巴细胞之间的相关性,明确用外周血WBC的检测在某种程度上某一时期替代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可行性,初步评估外周血WBC和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区间,进一步探讨在扶正中药干预状态下AIDS患者外周血WBC和CD4+T淋巴细胞变化及其相关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前后自身对照研究方法,纳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中艾滋病相关性腹泻和骨髓抑制病例105例,其中艾灸组35例,参苓白术丸组35例,贞芪扶正颗粒组35例。艾灸组:艾灸关元、足三里(双),1次/日,连续治疗60天;参苓白术丸组:参苓白术丸,6g/次,3次/日,口服,连续治疗60天;贞芪扶正颗粒组:贞芪扶正颗粒服药方法:每次15克,每日2次,水冲服。疗程:一月为一疗程,连续治三个疗程。所有数据在计算机上录入、管理和统计,采用SPSS13.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1、治疗前各组患者的外周血WBC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分析贞芪扶正颗粒组WBC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系数r=0.396,P=0.019,P<0.05,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但相关关系并不密切(相关系数小于0.5)。艾灸组WBC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系数r=0.378,P=0.025,P<0.05,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但相关关系并不密切(相关系数小于0.5);参苓白术丸组WBC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系数r=0.392,P=0.020,P<0.05,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但相关关系并不密切(相关系数小于0.5)。 2、治疗后各组患者的外周血WBC与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贞芪扶正颗粒组WBC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系数r=0.380,P=0.024,P<0.05,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但相关关系并不密切(相关系数小于0.5)。艾灸组WBC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系数r=0.366,P=0.031,P<0.05,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但相关关系并不密切(相关系数小于0.5);参苓白术丸组WBC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系数r=0.360,P=0.034,P<0.05,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但相关关系并不密切(相关系数小于0.5)。 3、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外周血WBC与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扶正方案干预前后各组AIDS患者的外周血WBC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系数,0.30.05)。提示在扶正方案干预状态下,在腹泻组与骨髓抑制组不同组别之间,AIDS患者的外周血WBC与CD4+T淋巴细胞仍呈正相关水平。扶正方案干预后腹泻组与骨髓抑制组外周血WBC与CD4+T淋巴细胞的整体均数比治疗前升高,扶正方案有提升WBC与CD4+T淋巴细胞的疗效。各组患者的外周血WBC升高明显,CD4+T淋巴细胞升高次之,提示外周血WBC的变异性较快,易受因素的影响,CD4+T淋巴细胞的变异性较慢,稳定性较好,不易受因素的影响。 4、AIDS患者在扶正方案干预前后的WBC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区间从CD4+T淋巴细胞角度评价外周血WBC的相关区间,CD4+T淋巴细胞﹤200个/ul,WBC多在(2.0~5.0)×109/L之间;CD4+T淋巴细胞在200个/ul~500个/ul,WBC多在(2.0~6.0)×109/L之间;CD4+T淋巴细胞≥500个/ul,WBC多在(4.0~8.0)×109/L之间。从WBC角度评价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区间,WBC在0度即≥4.0×109/L之间,CD4+T淋巴细胞在150个/ul~1000个/ul;WBC在Ⅰ度(3.0~3.9)×109/L之间,CD4+T淋巴细胞在150个/ul~500个/ul;WBC在Ⅱ度(2.0~3.9)×109/L,CD4+T淋巴细胞100个/ul~400个/ul;;WBC在Ⅲ度(1.0~2.9)×109/L,CD4+T淋巴细胞;WBC在Ⅳ度<1.0×109/L,CD4+T淋巴细胞0个/ul~50个/ul。 结论:AIDS患者在三种扶正方案干预前后的外周血WBC与CD4+T淋巴细胞之间都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某一时期用外周血WBC检测粗略替代CD4+T淋巴细胞检测有可行性,建议3个月查一次血常规。在扶正方案干预状态下,并不影响AIDS患者外周血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AIDS患者的WBC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区间集中分布情况:WBC在0度即≥4.0×109/L之间,CD4+T淋巴细胞在150个/ul~1000个/ul;WBC在Ⅰ度(3.0~3.9)×109/L之间,CD4+T淋巴细胞在150个/ul~500个/ul;WBC在Ⅱ度(2.0~3.9)×109/L,CD4+T淋巴细胞100个/ul~400个/ul;;WBC在Ⅲ度(1.0~2.9)×109/L,CD4+T淋巴细胞;WBC在Ⅳ度<1.0×109/L,CD4+T淋巴细胞0个/ul~50个/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