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时调”源自明清俗曲小唱,是由职业艺人或民间群众创作并演唱,以时兴歌曲的形式传唱于城镇市集、酒楼茶馆中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和影响力的曲艺品种,它依靠独特的运河条件和天津“曲艺之乡”的地域条件,活跃在中国传统艺术历史舞台上且传唱至今。它以纯真无邪、泼辣风情的内容和别具一格的音乐形式深受人民喜爱。2006年5月20日,天津时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力求在对现有的曲谱、录音等资料的收集整理下,通过实地考察和对相关资料的探究,采用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研究方法从音乐、历史、文学多个角度对天津时调的历史溯源、发展、艺术特色、音乐形态及传承与发展进行系统、综合、全面的梳理分析,并着重于天津时调音乐的本体,对其唱词特点、音乐形态和曲牌进行分析。文章分为五部分对天津时调进行综合性研究:第一章,主要是天津时调的产生和历史沿革的概述;第二章是对天津时调的思想内涵、语言特色和唱词特点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是对天津时调的音乐形态进行分析;第四章是对天津时调代表性曲牌的分析;第五章是关于天津时调的传承保护情况。最后,文章做出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旨在全面、系统的呈现天津时调的艺术价值,揭示出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并希望能以此对其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并引发人们对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前景的思考和传承保护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