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硬化在中国有很高的发病率,在因肝脏疾病所致住院的人群中占51.07%,食管静脉曲张(EV)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常见并发症,由于门静脉压力升高,血液逆流,侧枝循环开放,导致食管胃静脉血流量增加而出现曲张。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的发生率及早期再出血率均较高,因此对出血的治疗及再出血的预防是临床工作的重中之重。重度EV病情更加危重,再出血的风险更高,因此迅速有效的控制住出血是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重要环节。近几年,内镜下组织胶联合聚桂醇三明治夹心注射开始应用于EVB,组织胶遇血液可迅速固化,堵塞血管,聚桂醇可引起炎症反应,致血管消失,两者联合注射既可迅速止血,又可减少再出血的发生,疗效显著。本文探讨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重度EV后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以便及早采取措施,积极预防,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收集并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的89例重度EV患者的临床数据,所有患者均首次采用组织胶联合聚桂醇三明治夹心法内镜止血治疗,根据术后6周内再出血情况分为未出血组及再出血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内镜下指标,分析影响早期再出血的因素。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获得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的指标,然后纳入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得出影响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重度EV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计量资料进行ROC分析,计算最佳临界值,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指标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89例患者,随访术后6周内发生再出血的患者共17例,未发生早期再出血的患者72例,早期再出血率为19.10%(17/89),其中1人因再出血死亡。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再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的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原发性肝癌、门脉高压性胃病、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钠、血钙、血肌酐、血糖、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曲张静脉条数、是否行胃底曲张静脉治疗、组织胶及聚桂醇用量、Child-Pugh分级、FIB-4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红色征、镜下再治疗、门静脉血栓、白蛋白、门静脉主干内径、AIMS65评分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值分别为0.043、0.006、0.041、0.036、0.011、0.014、0.007。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血栓、红色征、白蛋白为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重度EV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1.673、2.184、2.425、-3.751,P值分别为:0.043、0.043、0.025、0.019,OR值分别为5.327、8.882、11.306、0.023。4.白蛋白、门静脉主干内径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9.8g/L、1.45cm,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2、0.700。结论:1.腹水、AIMS65评分及镜下再治疗为重度EV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2.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门静脉血栓、红色征为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重度EV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升高是早期再出血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