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明确芥菜型和甘蓝型两个不同类型油菜在华北寒旱区的生长、光合特性及养分积累、产量特征,2017-2018年在河北农业大学张北实验站设置试验,以当地芥菜型油菜品种大黄和新引进的甘蓝型品种华油杂62为基本材料,进行了油菜对3种土壤类型的适生性试验,9个油菜品种的品比试验;以大黄和华油杂62为材料,进行了播期试验;采用定期与定株采样法,比较了芥菜型大黄和甘蓝型华油杂62两个类型品种的农艺性状,包括株体生长、干物质积累、养分积累与产量结构特征;利用光合仪Li-6400XT测定了两品种的叶片和角果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ond)及胞间CO2浓度(Ci)等指标,通过比较得出在华北坝上地区,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2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与生产效果,为坝上地区油菜种植结构调整与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田试验表明,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2较适宜在低肥力栗钙土田种植,除株高外,其余指标均较草甸栗钙土田高,产量高149.38%。在高肥力和低肥力栗钙土田,9个不同品种油菜的品比试验中,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2、华双5号和8000A-409产量较高,分别为1576.53234.9kg·hm-2、2045.52351.2kg·hm-2和1667.63701.9kg·hm-2,较芥菜型油菜大黄(ck)产量分别高22.79%76.34%、31.43%63.19%和22.86%40.51%。播期试验表明,随播期推后,高肥力栗钙土田上,大黄的产量呈下降趋势,适宜早播;华油杂62的产量表现为第二播期(5月9日)最低,第三播期(5月19日)最高,适宜晚播。在低肥力栗钙土田上,油菜早播(4月24日)则出苗率低,大黄宜5月14日播种,华油杂62宜5月4日播种。2.华油杂62和大黄两品种油菜的绿色叶片数前期缓慢增多,初花期至盛花期迅速增加到峰值点,之后下降,收获时接近零;叶面积、叶面积指数(LAI)也表现“单峰”的变化,盛花期达到峰值点,盛花期之后叶片快速凋落,此期华油杂62较大黄具有能够留存更多叶面积的能力。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2单株叶面积比芥菜型油菜大黄高23.20%37.36%,而华油杂62单株叶片数较大黄低15.13%22.66%。华油杂62较大黄生育期长约10d,生育期需要≥0℃积温约2015℃·d较大黄1830℃·d约多10.1%。3.华油杂62和大黄两品种油菜叶片和角果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近“双峰”曲线变化特征,均存在“光合午休”现象;Pn上午峰值较下午峰值高。大黄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峰值比华油杂62高9.74%18.08%,日平均Pn高20.08%,大黄叶片上午Pn平均值比下午高62.52%,华油杂62上午Pn平均值比下午高66.32%;大黄角果Pn峰值与华油杂62互有高低,日均Pn比华油杂62高26.56%,大黄角果上午Pn平均值比下午高94.97%,华油杂62上午Pn平均值比下午高259.67%。大黄叶片和角果全天Tr和Cond均值分别比华油杂62高27.08%、9.4%和38.46%、10.26%,而全天Ci均值分别比华油杂62低5.11%、1.9%。从净光合速率看,华油杂62不具优势,但华油杂62的叶面积较大黄高23.22%,角果皮面积较大黄高44.79%,光合势较大黄高35.93%,蒸腾速率较大黄低8.59%21.31%。4.华油杂62和大黄两品种油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双峰”曲线变化特征,在盛花期前呈logistic增长,盛花期(7月8、10日)后下降,而后又快速增长;收获期(8月17、18日)则再次下降。盛花期后油菜的干物质下降是由于期间株体叶片的快速凋落,收获期下降是由于些许茎杆、角果皮老化脱落及角果爆角所致。2017年大黄的干物质积累在花期由于遭受了冰雹与鸟害,因而只在角果期出现峰值,较同期华油杂62低15.82%,收获时,较华油杂62低30.06%;2018年干物质累积量在第一峰值点,大黄高于华油杂62 5.71%,第二峰值点华油杂62高于大黄28.40%,收获时,华油杂62较大黄高11.05%24.28%。采用Logistic曲线分析表明,华油杂62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平均速率和最大增速分别比大黄高34.85%、35.33%,速增日数比大黄延长21d;相应华油杂62干物质积累潜值(K值)较大黄提高了46.86%。两品种油菜主根干物质积累也表现为“双峰”曲线特征,华油杂62的主根干重峰值比大黄高2.71%38.72%,最快积累速率比大黄高27.79%42.86%。华油杂62株体干物质积累潜值较高的特性,为籽粒获得高产奠定了基础。5.华油杂62和大黄两品种油菜株体N、P、K含量均表现自苗期至7月20日灌浆初期迅速下降,灌浆初期后至成熟N和P含量呈平稳或稍升,K含量随叶片、茎杆老化脱落呈继续下降的趋势。收获期,华油杂62籽粒中P、K含量均高于大黄,N含量低于大黄。油菜株体N、P、K积累动态表现为7月8(10)日盛花期前持续上升,随后迅速下降;至7月20日灌浆初期后N、P积累量再次大幅上升,而较短生育期的大黄品种K积累增幅不明显。收获期,华油杂62株体的N、P、K积累量分别高于大黄23.68%29.74%、9.68%54.55%、67.5%134.29%。华油杂62籽粒中的养分积累量均高于大黄,N、P、K生物学效率在2017较大黄分别高18.73%、低0.38%、低8.49%,2018年较大黄分别低0.7%、高11.95%、低47.63%。华油杂62比大黄具有更高的养分积累量,更易获得高产优质。6.华油杂62和大黄两品种油菜在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性状上差异不明显。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华油杂62在单角粒数上占明显优势,比大黄高58.82%78.57%,单株角果数处于劣势,较大黄低31.06%47.76%,华油杂62获得高产得益于单角粒数。综之,甘蓝型“双低”油菜华油杂62对华北坝上冷凉区的地气环境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比当地传统芥菜型油菜大黄增产22.8%54.0%,具有替代区域传统芥菜型油菜、建设规模化优质油料与景观菜花基地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