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缺乏运动、生活压力大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升高。合理的饮食对预防和辅助治疗糖尿病均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旨在筛选出适合糖尿病的豆类及豆类配方主食。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豆类中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体外消化特性、豆类及其制品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豆类对α-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及其与血糖指数(GI)和餐后血糖的关系。体外模拟消化实验得出:以馒头为参考物,其GI值为100。豆类的GI值都显著小于馒头的GI值(P<0.05)。黑豆(青仁)、黑豆(黄仁)、青豆的GI值都小于55,属于低GI值食物。糖尿病大白鼠模型实验得出:喂食红小豆、黑豆(青仁)、黄豆(小粒,黑龙江)、黑豆(黄仁)这四种豆类原料的Ⅰ型糖尿病大白鼠餐后1h的血糖升高值分别为2.73±1.40mmol/L、3.87±1.25mmol/L、2.13±2.39mmol/L、2.50±2.70mmol/L,显著低于普通饲料的血糖升高值(P<0.05)。喂食红小豆馒头、黄豆馒头的Ⅱ型糖尿病大白鼠餐后2h血糖曲线下面积显著小于小麦馒头的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P<0.05)。喂食荞麦面条(荞麦粉:面粉4:6)、燕麦面条(燕麦粉:面粉4:6)、鹰嘴豆面条(鹰嘴豆粉:谷朊粉95:5)的Ⅰ型糖尿病大白鼠餐后2h血糖曲线下面积分别是6.23mmol.h/L、6.56mmol.h/L和6.60mmol.h/L显著低于纯小麦面条的14.07mmol.h/L(P<0.05)。其他配方面条的餐后2h血糖曲线下面积与小麦面条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体实验得出:荞麦面条和燕麦面条的餐后2h血糖曲线下面积分别为3.33±1.85mmol.h/L和3.37±1.34mmol.h/L显著高于小麦面条的2.18±0.80mmol.h/L(P<0.05)。其他配方面条的餐后2h血糖曲线下面积与小麦面条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豆类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影响实验得出:添加量在0-4%时,随着大豆添加量增加,酶活抑制率无规律变化。豆类添加量为5%~20%时,脱脂后的大豆比未脱脂的大豆对酶活的抑制作用升高;脱脂后大豆的酶活抑制率随豆类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添加量增大,红小豆和豇豆对酶活抑制作用也增大。添加量为5%、10%、15%时的脱脂大豆对酶活力抑制率与豆类的GI值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9134、0.8634、0.8695,P<0.05);GI值一定时,在5%-20%范围内添加量越大酶活抑制率也越大。添加量为20%的几种高脂豆类对酶活的抑制率与糖尿病大白鼠餐后1h的血糖升高值呈显著负相关性(r=-0.8405,P<0.05)。低脂肪豆类对酶活的抑制作用与GI值和餐后血糖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