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不同视敏度水平刺激在非注意状态下脑电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特征进行研究比较,来探讨不同视敏度水平的视觉信息冲突自动加工的脑电特征和具体机制,以期为视敏度的客观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电生理指标。方法:采用跨通道的非注意条件下S1-S2实验范式,分别设计阈上、阈值和阈下的视标“E”作为刺激,每一种刺激分别对应有上下左右四个不同的朝向。要求22名被试(单眼接受刺激)眼睛平视前方屏幕中央,忽略视标大小和朝向,注意音响播放的故事片段,采集各被试的脑电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1)三种视敏度水平匹配和失匹配刺激引出的成分的峰值潜伏期均没有统计学差异。(2)在颞枕区电极,三种视敏度水平的匹配和失匹配刺激均诱发出早期成分P1、N1、P2。三种视敏度匹配刺激引出的各成分振幅没有统计学差异。阈上失匹配刺激引出的P1和N1振幅最大,阈值和阈下无统计学差异,而P2振幅未显示统计学差异。(3)在额区和中央区电极,三种视敏度水平中的匹配和失匹配刺激也诱发出早期成分N1、P2成分,其中阈下匹配和失匹配刺激引出的N1振幅均最小,阈上和阈值无统计学差异,而P2振幅同样未显示统计学差异。(4)在额区和中央区电极,三种视敏度水平中的匹配刺激均未引出中晚期成分N2、P3、差异N2和差异P3。(5)在额区和中央区电极,阈上和阈值的失匹配刺激引出了中晚期成分N2和差异N2,并且阈值的N2和差异N2振幅均大于阈上。(6)在额区和中央区电极,仅阈上的失匹配刺激引出了中晚期成分P3和差异P3,阈值和阈下失匹配刺激未引出相应成分。结论:(1)视觉信息冲突自动加工中的事件相关电位早期成分颞枕区P1、额区和中央区N1能反应视敏度的量级变化。(2)视觉信息冲突自动加工中的事件相关电位的中晚期成分N2、差异N2、P3和差异P3也能反应视敏度的量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