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建筑作为一种建筑类型,既包括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院等公共文化建筑,也包括学校建筑、艺术中心、文化创意园区等知识生产和文化生产的空间,它们在功能上是人类保存文化和传播精神的空间,同时也成为与当代文化和艺术发展相适应的体验性场所。本文以台湾当代文化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建筑学、设计美学等多种学科,分析其设计美学价值、特征和功能,并结合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典型案例,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从而总结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的观点与经验。台湾文化建筑尤其是博物馆从20世纪中期就具有较为开阔的国际视野,向欧美、日本的一些博物馆学习,在其建筑形制、美学价值、设计功能等方面呈现出较为成熟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模式。本文作者对台湾当代文化建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实地调研,具体在台湾北部、中部、南部和东部各大城市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化建筑21座。其中,博物馆4座、美术馆(艺术馆)8座、图书馆3座、文创园区4座、剧院1座、纪念馆1座,从而掌握了较丰富的一手材料,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现状及各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调研信息进行整体分析、加工与梳理,较为系统地总结出台湾当代文化建筑设计美学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丰富了现阶段对台湾当代文化建筑设计美学领域的研究,对研究较薄弱的方面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首先,本研究从空间性、装饰性、形式性、生态性和参与性五个方面,分析了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设计美学特征,并得出相关结论:建筑空间的组织形式、流通和方向;视觉性的美学个性化和色彩变化;象征和隐喻的形式性表现手法;自然伦理观的生态美设计以及开放性和交流性的参与特征,是台湾当代文化建筑设计美学的主要特征。另外,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文化建筑环境的设计实践和更加具备开放性和交流性功能的文化建筑,是未来文化建筑发展的设计趋向。其次,本研究从实用性、审美性和伦理性三方面阐释了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设计美学功能,并得出相关结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效用性功能;美感体验多样化和艺术熏陶两方面的审美性功能;价值引导性、公共性和隐性教化等伦理性功能,是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设计美学的主要功能。对于未来中国文化建筑的美学功能要求,应充分考虑从实用性、审美性和伦理性三方面满足设计功能。最后,本研究结合台湾兰阳博物馆和奇美博物馆两个典型案例,分别分析其设计美学特征及功能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台湾当代文化建筑对内地文化建筑设计美学的启示意义,即空间设计要增强人在建筑中的良好空间体验;设计理念方面要突出人本导向;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设计。总之,本文希望通过对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设计美学特征与功能的阐释与分析,为内地当代文化建筑的设计美学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为提升当代中国文化建筑的设计水平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