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经病理确诊的不同民族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青海地区不同民族食管癌患者独特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确诊的汉、藏、回族食管癌病例886例,对其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的患者中,汉族患者平均年龄为(62.53±6.55)岁;藏族患者平均年龄为(61.56±5.59)岁;回族患者平均年龄为(60.14±5.91)岁;汉族发病年龄高于回族与藏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藏族及回族患者男性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三组患者性别比例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与回族,回族与藏族,汉族与藏族间吸烟患者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藏族、回族患者饮酒比例高于汉族(P<0.05);藏族、回族患者摄入腌制食品日均大于10g比例高于汉族(P<0.05)。汉族、藏族、回族患者中段发病患者均显著高于上下段患者,各民族之间发病部位分布趋势一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藏族、回族患者病理分型鳞癌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藏族及回族患者鳞癌发病率高于汉族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食管癌分化程度情况均为中分化最多,其次为低分化,最少为高分化。三组患者分化程度趋势一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食管癌临床分期均为中期最多,其次为晚期,最少为早期。藏族、回族患者中晚期比例高于汉族患者(P<0.05)。结论:青海省食管癌患者仍以鳞癌为主,好发于食管中下两段,恶性程度普遍较高,男性仍为食管癌高发人群,藏族及回族食管癌检出年龄较低,临床分期较晚,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