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指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即概念隐喻。隐喻是人类概念系统中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即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隐喻表达是概念域间映射的表层体现。本文所收集的数据主要来自杂志TheEconomist(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金融栏目下的金融语篇。从原文中辨识出概念隐喻后,对其概念隐喻在译文中的体现作系统分析,得出三种情况:第一是源文和译文拥有相同的概念隐喻,第二是源文和译文拥有相似的概念隐喻,第三是源文拥有概念隐喻,而译文只有非隐喻的概念结构即抽象结构。概念整合理论(也称为交织理论)是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典型的概念整合包括四个心理空间:输入空间1、输入空间2、类属空间和整合空间。本论文把Fauconnier&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应用于翻译当中,试构建了翻译的概念整合模型:输入空间1(Input 1)为源语空间(SourceSpace),由源语文本结构及其相关文化心理图式构成;输入空间2(Input 2)为目的语空间(Target Space),由目的语相关的文化心理图式及其语言表现形式构成;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仍称为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由源语与目的语共享的心理图式组成:整合空间(Blend Space)为译文空间(Translated Text Space),由译语文本结构及其相关文化心理图式组成。在类属空间的制约下,两个输入空间源语空间(Source Space)及目的语空间(Target Space)共同有选择性的投射到整合空间(Blend Space),并形成层创结构,产生新的表达形式即译文文本。在翻译的概念整合模型下,金融英语语篇中概念隐喻翻译的认知过程分为了五步讨论:一是源语空间和目的语空间各自的整合;二是源语空间和目的语空间之间的跨空间映射;三是源语空间和目的语空间向类属空间的映射;四是源语空间和目的语空间向整合空间的映射;五是整合。概念整合的组织框架应用于金融英语语篇中概念隐喻的翻译时,可分为四种类型:(1)共享TF拓扑结构(即共享隐喻性的概念结构);(2)来自源语空间的TF拓扑结构(隐喻性的概念结构);(3)来自目的语空间的TF拓扑结构(隐喻性的概念结构);(4)来自目的语空间的抽象结构。前两种类型是对概念隐喻在译文的第一种体现(源文与译文拥有相同的概念隐喻)的翻译的认知过程分析;第三种是对概念隐喻在译文的第二种体现(源文与译文拥有相似的概念隐喻)的翻译的认知过程分析:第四种是对对概念隐喻在译文的第三种体现(源文拥有概念隐喻,而译文只有非隐喻的概念结构即抽象结构)。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应用价值:一、有助于译者更好地理解金融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翻译的认知过程。二、从概念整合的视角,本文探讨了概念隐喻的认知翻译,为翻译的概念整合研究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