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莫替丁胃漂浮缓释微丸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23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内漂浮型控释制剂是一类能延长药物在胃内滞留时间,增加药物在胃或十二指肠的吸收程度,降低毒副作用,稳定血药浓度,减少服药次数,提高临床疗效的新型制剂。通常可以制备成胃漂浮制剂的药物需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在胃和小肠上部的特定部位有最佳吸收;②在酸性条件下稳定,且易于在酸性下溶解吸收的药物;③胃酸分泌抑制剂;④胃部治疗药物;⑤在小肠的pH环境下溶解度低或不溶解的药物。本实验中选择的模型药物法莫替丁,作为一种胃酸分泌抑制剂,在碱性条件下不溶,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很大的溶解度,且只在胃及小肠上段吸收,因此将其制成胃漂浮制剂是很有意义的。而由于法莫替丁在胃酸中有很大的溶解度,因此同时实现制备微丸在酸中的缓释和漂浮就具有很大难度。本论文中首先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了含有大量硬脂酸的轻质载药丸心,使小丸入水即漂,接着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在丸心外包上产气层和阻滞层,实现微丸的持漂和缓释,最终制得的漂浮微丸实现入水即漂,持漂达8小时以上,并能缓慢释放药物8小时。根据本研究的剂型设计目标,有两点要求必须满足:①使制备微丸在胃液中迅速起漂并能持续漂浮;②使药物从微丸中缓慢释放。实验设计中,首先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载药丸芯,采用大量蜡质材料(硬脂酸),以减少载药丸芯的质量,使得载药丸心密度小于1g/cm3,实现入水即漂,在试验过程中以粉体学性质和漂浮性为指标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了筛选;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在载药丸芯表面依次包上产气层(含有NaHC03的HPMC层)和阻滞层(EudragitNE30D),使得微丸在酸中存在一段时间后,NaHC03与酸反应生成C02,而产生的C02由于外层阻滞层的阻滞而无法外泄,因此实现微丸的持漂,同时最外层的阻滞层还具有使药物缓慢释放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药物的体外分析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分别考察各处方微丸的漂浮性和体外释放性质优化处方。优化后漂浮缓释微丸的释药机理符合零级释放的机制。微丸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微丸对光照稳定,对高温、高湿不稳定;加速试验结果表明微丸经过包装后稳定性良好。法莫替丁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采用HPLC法,以家兔为模型动物进行了自制法莫替丁胃漂浮缓释微丸的体内药动学研究,并与法莫替丁普通缓释微丸(不漂浮)和法莫替丁国产片进行比较,考察了漂浮缓释微丸的药动学特征。结果表明,法莫替丁胃漂浮缓释微丸、缓释微丸(不漂浮)和国产片的T1/2分别为2.529±0.948、2.553±1.584和1.468-0.738h;Tmax依次为5.000±0、2.583±0.492和1.917±0.585 h;Cmax依次为0.297±0.094、0.140±0.023和0.397±0.148μg·mL-1。。以法莫替丁国产片为参比制剂时,自制法莫替丁胃漂浮缓释微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75.8±36.7%;自制法莫替丁普通缓释微丸(不漂浮)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仅为49.3±25.1%。综上所述,采用挤出滚圆法和流化床包衣法制备法莫替丁胃漂浮缓释微丸,体内、体外研究均表明达到了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其他文献
微乳是一种透明的、各向同性、热力学稳定的混合物,具有极低的粘度,一般是由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水相组成。在药剂学上,微乳能够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促进药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主要包括:财政投入、金融机构投入、民间资本投入和农民投入,其中商业银行由于几年前的机构
药物靶向肝脏有被动靶向及受体介导的主动靶向两种方式。本文将上述两种靶向原理相结合,以合成的具有肝脏靶向性的半乳糖化壳寡糖作为载体材料,使用微乳化-凝胶法制备了适合
运用类比法,结合3种方法介绍物理化学课程中函数关系式的记忆方法,探讨了相似形式公式、具有能量量纲的函数间的基本公式、具有能量量纲的组合函数和函数量纲的特点,并举例说
介绍了电缆制造过程中产品主要故障(缺陷)的种类,以及检测和定位的特点、方法及设备的选用。
托尔金的史诗巨著《魔戒》自从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断阐释其深层含义。本文作者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试图从“现代性”命
离子梯度法是提高两亲性水溶性药物脂质体包封率的常用方法之一。本试验根据离子梯度载药法“质子池”和药物在脂质体内水相形成低溶解性聚集物的机理,采用盐酸阿霉素(Doxoru
本文以新的视角解读了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并以此为基础,着重分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凸显的各种物质利益关系:金融危机面前各国的共同利益;金融危机面前的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