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后期的下沉干部 ——对H省30位下沉干部的实证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ri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发生以来,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一线,为抗击疫情奠定了基础。在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高效率的要求下,构建常态化下沉机制对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对工作队的发展历程和社区工作者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对H省30位下沉干部在疫情前后的下沉类型、工作内容和心路历程进行全面的研究,并提出一些改进常态化下沉工作的建议。从下沉干部的类型来看,疫情前包括下沉至居住地社区的干部、下沉至管理混乱社区的干部和下沉至基层抗疫一线的干部;常态化期间包括下沉至单位对口社区的干部和下沉至居住地社区的干部。从下沉干部的工作内容来看,疫情期间下沉干部的工作内容包括维护社区秩序、物资保障、关爱特殊群体、进行防疫知识宣传、消杀、心理辅导等,具有工作内容繁杂、服务对象广泛、考核标准单一的特点;常态化下沉工作主要集中于志愿服务、社区事务和政策宣传上,具有工作内容单一,追求短频快、内容与需求错位和考核标准复杂的特点。从心理状况看,疫情期间下沉干部的心理经历从无奈、甘于奉献到焦虑紧张,再到富有成就感和后怕的复杂转变;常态化下沉干部的心理经历从麻烦抗拒,到消极无所谓,再到麻木毫无成就感的下跌式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疫情前后下沉干部的差异主要集中于组织形式与类型、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服务动机、考核方式和心理状况方面。疫情期间,采用政治动员和互联网动员相结合的方式,动员对象是全社会的所有成员,常态化期间,采用单一的政治动员,动员对象为党员干部。疫情期间的工作内容丰富、有针对性,能够提升下沉干部的工作能力;常态化期间的工作内容主要用于完成考核任务,缺乏对社区群众需求的调查,对助力基层社区治理发挥的作用不明显。疫情期间坚持问题优先,党员干部的忠诚度积极性高;常态化期间目标不清晰,党员干部角色模糊。疫情期间,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致力于服务人民、抗击疫情;常态化期间,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致力于完成考核任务。疫情期间不存在明确的考核方式,下沉干部能动性强;常态化期间,考核方式明确,下沉干部的考核压力大,降低工作效率。疫情期间下沉干部下沉社区经历焦虑紧张到激情服务人民的完美转变;常态化期间,下沉干部的心理状态经历从服务人民到平淡无聊的断崖式下跌。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主要集中于动员方式差别大、任务目标不清晰、工作内容设置单一、个人成就感无法满足等。动员方式带来的差别主要集中于对下沉干部的强制要求和自主性剥夺上;任务目标不清晰易让下沉干部产生质疑下沉目的的结果,产生抗拒下沉工作的心理;工作内容设置单一,让党员干部对下沉工作失去兴趣;个人成就感无法满足,让党员干部缺少精神激励,下沉意愿急速下降。本文得出:疫情期间下沉干部对基层社会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包括扭转基层防控形势、维护社区正常秩序、社区物资得到保障、正常生活得以延续;常态化下沉干部由于工作内容与群众需求不匹配、工作内容单一、下沉干部自身抗拒下沉工作,因此对基层社会治理发挥的作用不明显,且存在加重基层工作负担的趋势。最后,本文对疫情期间下沉干部面临的风险与责任、常态化下沉工作内容与社区日常事务重叠、常态化下沉初衷异化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常态化下沉更好的发挥党员干部的价值,需要从动员方式、激励方式,搭建人力资源整合平台进行改进等方面。
其他文献
由监察留置措施取代“双规双指”是中共中央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党规与国法的有机衔接”的战略部署,是反腐法治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举措,是监察委员会专属的为调查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的国家公职人员所行使的一种强制措施,2018年颁布的《监察法》为监察留置措施的实施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作为被纳入宪法法律制度框架下的人身强制措施,监察留置措施的制度设计应遵循宪法和法治的基本原则,在惩治腐败的同时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取得巨大进展,但随之也伴随着邻避抗争在各地频繁上演,且呈现愈演愈烈态势。尤其是21世纪以来,邻避设施建设频繁因选址问题而遭遇地方民众抗议、引发舆论高压而被迫停建、迁址、亦或取消,邻避抗争现象逐渐引起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国家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邻避抗争治理已成为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内容。涉核邻避抗争作为邻避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
在近现代时期,我国报刊作为刊载文字,启发民智的重要媒介,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思想建设逐渐得到重视,纯文学期刊则以其高雅的文学品格与严苛的文学标准脱颖而出,受到众多文学爱好青年的狂热追捧。尤其在七八十年代,承担着传播文化、培育经典、滋养作家重任的纯文学期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然而,从九十年代起,随着音频、影像的发展,文学期刊的市场逐渐被抢占,经济地位逐渐被动摇,互联
身体,是人与世界的交汇点,是人们感受自我、认知世界的方式。它不仅是被规训的客体,同时也是欲望表达的主体;它除了是肉身化的存在,亦与灵魂相通。尽管身体受到外在规训的重重束缚,但其内在的欲望并非是无能为力的,而是暗藏着反抗的力量,并不断在缝隙中寻求突围。正是在欲望与规训的冲突中,身体的主体力量得以彰显。《白鹿原》作为长篇小说的扛鼎之作,具有丰富意蕴与广阔言说空间。论文从欲望叙事切入《白鹿原》研究,旨在
唐氏儿童家庭比普通儿童家庭面临更多的困难与挑战,有一些家庭一直生活在“唐氏儿童带来的”消极影响中,而有一些家庭则能够“照常生活”,实现了良好的适应。为何一部分家长可以实现复原?这些适应良好家庭的生活日常是怎样的?哪些因素帮助他们实现了复原?如何帮助适应不良家庭提高复原力?为探究这些问题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在社会生态理论框架之下思考唐氏儿童家庭复原力。在文章呈现时首先以生活常规为窗口描述家庭复原
由于阿拉伯春季抗议活动,叙利亚的内战于2011年3月开始。这些是在阿拉伯国家发生的一系列抗议活动,反对当前政权。这些抗议活动始于2010年在突尼斯。然后后来到达叙利亚。叙利亚的政治稳定是有问题的,即使在战争爆发之前,前阿萨德接替了他已故的父亲哈菲兹·阿萨德。叙利亚国防部长哈菲兹·阿萨德(Hafez al-Assad)于1970年被推翻为国家元首。他父亲去世后,他于2000年被巴沙尔·阿萨德(Bas
学位
评价局部语法研究聚焦语言的评价功能,用功能成分取代传统语法成分来分析和描写语言的评价功能及其词汇语法实现形式,促进了评价资源的研究。近年来,评价局部语法研究方兴未艾。然而,对评价子类别的局部语法研究尚不充分,未有学者开展行为判断局部语法研究,同时名词和动词的评价局部语法研究较少。基于马丁的评价理论,本研究采用局部语法研究路径分析新闻话语中的行为判断资源,探讨行为判断局部语法。本研究以“中美贸易知识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于帮助投资者进行相关投资决策有较大意义,企业公开发布的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我国建立了信息披露制度,以维护市场秩序。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能够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效应对投资者的影响,然而低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往往无助于投资者的决策,甚至会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而在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现象不断,许多企业会计信息存在虚假披露、披露不及时的问题,严重影响投资者的利
在互联网媒体的冲击下,当传统纸媒在发行量和广告收入都面临严峻考验时,不少报业集团都在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这其中,“活动营销”是一种非常值得研究的转型路径,即报业通过举办活动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本论文在报业转型背景下,以《三峡商报》的活动营销为研究对象,首先在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是质化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法和个案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导致犯罪类型比以往呈现出更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打击贪污罪一直是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继续以原有的犯罪对象对贪污罪进行规制,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变更的社会形式,将会导致反腐倡廉工作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对贪污罪对象的变更迫在眉睫。刑法谦抑性原则为贪污罪变更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刑法谦抑性的宽容性、有限性和经济性为贪污罪对象的扩张提供了界限。对贪污罪进行犯罪变更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