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期吴中派诗人“崇白”现象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ra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中期诗坛主张复古,诗人作诗讲究格调,白居易诗歌地位降至低谷。而在当时普遍的“排白”氛围之下,追求个性自由、崇尚精神解放的吴中派诗人依旧坚持了本地的诗学传统,掀起了一股异于时流的“崇白”浪潮。吴中派诗人之间共同喜爱、推崇白居易,这一现象不仅在明中期其他地区诗人群体身上难以见到,可谓“沙漠中的绿洲”,而且还为晚明诗坛“崇白”之风的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共分四章论述明中期吴中派诗人的“崇白”现象:第一章着重探讨明中期前白居易诗歌的影响与接受概况。由于白居易诗歌特点鲜明、传播甚广,因此其备受关注且文人评价褒贬不一。首先,本文简要梳理了明前文人对白居易诗歌的评价与接收情况,其次,从明初吴中诗坛代表诗人高启的诗歌创作中,可以看出白居易对其的影响。高启的“崇白”倾向可视为明代吴中诗人“崇白”的开端。第二章着重探讨明中期吴中派诗人“崇白”的背景与原因。首先,在明中期“诗必盛唐”的背影下,白居易及其诗地位极低,而吴中派诗人能够“崇白”,在当时具有特殊意义;其次,吴中注重收藏典籍的传统以及吴中诗人喜好相同、注重交流的风气,促进了白居易诗歌在吴中地区的传播与接受;最后,吴中诗人“崇白”的原因有许多,如他们地域观念强,普遍效仿一些有吴中经历的诗人,再如白居易曾对吴中多有惠政等,当然,最为核心的原因便是白居易的闲适精神符合吴中派诗人追求“自惬”心态的处世观念。第三章着重探讨明中期吴中派代表诗人对白居易诗歌的接受情况。吴中派代表诗人对白居易诗歌的接受,主要是对其闲适诗以及一些具有闲适风格的感伤诗的接受,内容多表现为对日常生活和个体生命的关注。但具体到个人,接受的重点又有所不同,如沈周、唐寅乐于接受白诗“俚俗”的一面,文徵明乐于接受白诗“雅致”的一面,而徐祯卿则乐于接受白诗“感伤”的一面。第四章着重探讨明中期吴中派诗人“崇白”现象的影响。吴中派的“崇白”现象给压抑的明中期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流并成功指引了晚明诗坛发展的方向。在吴中派诗人的影响和带动下,后七子领袖、吴中人王世贞晚年对白居易偏激的态度大为改观,公安“三袁”更是举起“性灵”大旗,在当时掀起了一股声浪浩大的“崇白”热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白血病治疗相关颅脑并发症的MRI表现,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 24例经骨髓穿刺证实的白血病患者接受颅脑MR检查,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及随访后变化,并结合白血病治疗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管理手段以及管理体系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管理风险也日益加大。中小企业
保障公众知情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及时性、全面性高低的重要标尺。地震新闻在灾害报道中具有代表性,可从中了解知情权的表现是否充分。新中国
将社会学中的冲突概念引入刑事诉讼领域,会发现刑事诉讼中存在国家——被追诉人以及被害人——被追诉人两对主要的冲突关系,刑事诉讼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归根结底是冲突主体之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具有应用导向的理论性课程,在教学中使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情景模拟教学一般分为前期准备、课堂实施、评价反馈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供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效供给为切入点,阐述国外基本医
目的观察补肾清毒方对HBV转基因小鼠外周血乙肝病毒DNA(HBV-DNA)、干扰素-γ(IFN-γ)及白介素-17A(IL-17A)的影响。方法将50只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清毒方高、中
目的了解四川省内江市20~60岁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糖代谢状态。方法对四川省内江地区20~60岁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整体分层随机抽取9905名,行FPG检测。FPG≥5.6mmol/L者再检测
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使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为此企业应加强信用建设,完善企业相关的内部控制,加大应收账款监控和管理力度。
电子商务的发展必将带来传统会计体系的变革,使会计面临信息安全问题,档案管理问题及专业技术人才问题的挑战,为此,必须建立安全可靠的财务系统,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培养专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