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基础教育质量,以科学的评价体系来监测基础教育质量,从而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服务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趋势。教育质量的内涵是复杂的,其中学生学业成就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从国际经验来看,建立国家层面的学生学业成就监测和评价体系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行为。就我国而言,国家和各级政府也都已认识到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既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教育转向内涵发展的需要和标志。我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承上所述,构建适合我国的基础教育学业成就监测和评价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国际上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优秀的案例。其中,美国全国教育进展评价体系(NAEP)可以说是开创了全国性学业成就评价的先河。它是美国目前唯一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持续的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其评价结果已成为衡量和监测美国教育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鉴于此,本研究将深入探讨NAEP的运行机制,以期为我国构建基础教育学业成就监测和评价体系提供借鉴。运行机制是指一定有机体内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功能。本研究认为美国NAEP的运行机制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的:首先是NAEP运行的平台——组织系统。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基础,本研究将重点分析美国NAEP组织系统的中心即政策制定机构——全国评价管理委员会(NAGB),除此之外,还将分析与NAEP运行直接相关的机构,包括美国教育部下属的全国教育统计中心(NCES),以及负责具体实施事务的评价专业机构。从各组织机构的隶属关系及权责中我们可以看到NAEP独具特色的评价管理模式和方法,即力求在“集权”和“分权”中取得平衡,这样在保证其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同时又不失其专业性。其次是NAEP运行的主体——评价系统,包括命题系统、组织实施系统以及报告系统三个子系统,主要涉及评价理念、评价模型,评价内容以及评价程序等方面。评价理念是评价的内核,对评价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NAEP的评价理念集中体现了美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高质量的学业标准以及教育公平,因而本研究将以“标准”和“公平”为切入点,分析NAEP是如何通过相关的政策和实践来服务于其评价理念,并进一步实现其评价目的的,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借鉴。再次,任何体系的运行都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都需要为其提供一定的基础,为此,NAEP的运行的保障——支持系统,包括理论保障、政策保障和制度保障也将予以讨论。其中,理论保障是指有关教育评价的知识基础,政策保障包括相关的法律支持和政策导向,制度保障涉及NAEP的评价机构、财政及人员等方面。NAEP正是通过组织系统、评价系统和支持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协调地运行。然而,仅仅制度层面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任何制度都是其文化、思想层面的反映,美国NAEP的运行有其特定的基础和环境。要弄清NAEP的内在运行机制,有必要对其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认识。诚如萨德勒所言:“校外的事情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因此本研究首先从历史角度出发,分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NAEP产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宏观社会背景,并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萌芽与起步(1963-1969)、尝试与摸索(1969-1983)、变革与发展(1983-1988)、蜕变与成型(1988-至今)四个阶段。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我国和美国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分别基于不同的目的实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但在追求教育平等、提高教育质量这一相同的国际教育目标下,NAEP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因此,在结语部分,本研究将在中美不同教育背景和制度的比较之上,提出构建适合我国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