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汽车钢剪切边裂纹敏感性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强度化是汽车钢的发展趋势,然而随着强度水平的提高,钢的塑性通常降低,并且剪切边在翻边成形过程中容易开裂。第三代汽车钢显著提高了高强度钢的塑性,但剪切边开裂的现象仍然存在。本文以第三代汽车钢中锰钢为对象,利用剪切拉伸试验、维氏硬度、微观组织表征的方法,研究了剪切间隙、奥氏体相、材料强度、加工方法等因素对中锰钢剪切边质量的影响,并利用Deform软件对剪切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在剪切间隙为2%t、5%t、6.6%t、10%t、15%t(t为板材厚度)条件下,剪切边出现了圆角区,光亮区,破裂区等特征,当间隙大于10%t时产生了明显的毛刺缺陷。随着剪切间隙的增加,圆角区、破裂区、毛刺的面积增加,剪切边附近微孔洞数量与面积增加,加工硬化的程度和范围增大,剪切拉伸样品的塑性逐渐降低。间隙小于5%t时,剪切拉伸样品出现颈缩现象,接近光滑试样,而当间隙大于6.6%t时,剪切边质量差,剪切拉伸样品不出现颈缩。推荐剪切间隙为2%t-5%t。  对比研究了亚稳奥氏体含量为15%和0的钢剪切边,亚稳奥氏体相在剪切过程中会发生马氏体转变,使得其剪切边硬度值和硬度波动范围相对不含奥氏体钢更大。研究了屈服强度分别为235MPa,500MPa和700MPa汽车钢板的剪切边,发现高强度级别钢的剪切边受间隙影响更大,减小剪切间隙利于提高高强度钢的翻边成形性能。  对比研究了激光加工、线切割加工、剪切加工三种方法对剪切边的影响。结果表明,线切割对剪切边硬度和塑性影响最小,激光切割样品边部组织出现淬火马氏体导致硬度最高,剪切加工样品发现形变诱导相变的马氏体导致影响区域最大;小间隙剪切或者打磨后的剪切边的塑性可以达到与激光加工相当的水平。  数值模拟了在6.6%t、10%t、15%t三个剪切间隙下中锰钢的剪切过程。对于中锰钢使用ayada断裂准则,模拟结果更佳。此条件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都是在间隙大于10%t时,毛刺发生明显长大。随着剪切间隙增大,板材的受力影响区增大。
其他文献
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和比模量大、抗疲劳性能好、减振性能好、破损安全性高、耐化学腐蚀等突出优点使其在轻量化设计中脱颖而出。随着其制造成本的下降,越来越广
本文以一株能大量合成胞外多糖热凝胶的土壤杆菌31749 (Agrobacterium sp. ATCC 31749)为研究对象,在初步了解土壤杆菌31749胞内碳源及氮源代谢的基础上,运用代谢工程和微生物生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就氮代谢双组分系统NtrB-NtrC调控土壤杆菌31749在氮源限制条件下合成胞外多糖的机理展开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RT-qPCR和2-DE技术研究了土壤杆菌31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一种含有大量荚膜多糖(CPS)的革兰氏阴性菌,根据CPS的特征有很多血清分型菌株,主要为K1型和K2型,其中K1型的菌株基本都含有magA基
由于多数终端难以获得零序电压或三相电压信号,限制了暂态功率方向法在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多级保护、分界技术的应用.分析了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故障点上游与下游的零序
伸缩机翼技术是近年来智能变形飞行器领域非常重要的课题与方向之一。伸缩机翼技术对于飞行速度在低速到跨音速范围的飞机有着较为突出的优点,它能显著改变展弦比来适应不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