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住房兼具消费和投资属性(消费性和投资性需求)。住房投资性需求和房价波动之间关系复杂,两者相互影响。房价的上涨会给居民的投资行为带来净的利润收益,而这种收益又会进行再次投资。根据经典的住房需求的两阶段模型,住房需求由反映经济基本面的诸变量决定,居民收入是其中的关键因素。面对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房价的不断上涨的事实,由于不同收入居民的住房购买力存在差异,其购买目的也有所不同,所以居民收入差距对构成住房需求中的消费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结合当下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分析住房的消费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以及各收入阶层收入差距对住房需求结构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住房需求有什么影响,影响程度有多大,对住房市场需求做出合理解释,为制定合理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提供现实依据。本文首先提出问题,阐述了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接着对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作了简要评述。然后对收入差距和住房需求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就收入差距对住房需求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机制分析。进一步文章建立理论模型,得出收入差距通过房价进而影响住房需求的结论。进而利用30个大中城市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1)居民居住类型模型中,收入对居住形式的影响显著,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住房自有率会更高。(2)居民住房需求模型中,高收入人群对住房投资性需求的影响是显著的,同时结论也表明,收入对居民住房需求的影响较为复杂,不仅要考虑当期的收入,还要考虑前期收入和财富的积累状况。同时,户籍、学历等因素也高度相关。(3)需要重点提出的是,预期房价在两模型中对居住类型的选择和住房需求类型的影响是显著的。说明预期在当下房地产市场的效用越来越大,房价增值预期会降低住房所有者成本,增值预期越高,拥有住房的年成本就越低,自有比租赁住房就越划算,同时投资住房能够起到投资保值升值的作用,所以居民的投资性住房需求增加。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论提出政府在对住房市场宏观调控的时候应当针对不同收入人群的状况,将社会收入差距的影响纳入决策框架,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从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政策建议主要有三点:一是调整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二是抑制投资性需求,支持家庭自住型需求;三是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满足普通居民购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