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由互联网技术加持的新型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迅速成长,其中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基金、P2P网贷、消费金融等主要业态蓬勃发展,同时互联网金融利用网络科技大数据的优势在短时间内快速聚集大量用户,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第三金融业态。互联科技有着降低交易成本,增强信息交流,提高决策效率等好处,金融业能够借力互联网充分挖掘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人潜在的客户群体金融需求,发挥长尾效应。从实际发展看来,互联网金融有助于进一步加剧我国金融脱媒现象,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借贷市场受到冲击,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将资金从商业银行引流进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市场,使得我国金融资产价格与居民消费企业投资等实体经济活动联动性更强。随着互金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资产价格日益成为央行实行货币政策需要考虑的目标,因此讨论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导机制对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以及金融市场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导两环节传导的影响。基于理论分析,在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中,第三方支付与P2P网贷对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到股票市场传导环节的影响相关性较大,而在货币政策传导第二阶段,互联网理财能够影响居民消费从而增强财富效应。因此基于影响相关程度与数据可得性,本文分别探讨了第三方支付规模,P2P网贷与互联网理财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同阶段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P2P网贷与股票市场存在替代关系,通过影响中小企业投资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第三方支付能够加速电子货币的流通速度,从而能够增加广义货币供给量;我国股票市场第二阶段消费渠道存在阻滞,互联网投资理财的发展理论上有助于我国居民在规避高风险的情况下分享股市繁荣成果,实现财富增长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疏通消费渠道,但根据实证结果来看,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较短,我国消费渠道的疏通效果有限。总体看来,互联网金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导渠道的效率,在金融市场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央行有必要将金融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目标中,此外,如何做好适度监管与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也是货币当局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