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内陆盐碱地和潮间带两种生境盐地碱蓬为实验材料,初步比较了两种不同生境盐地碱蓬对盐胁迫的响应,期望为理解不同生境盐地碱蓬适应盐渍环境的生态生理机制提供一些参考。结果如下:种子萌发阶段。在两种生境盐地碱蓬中,棕色种子种皮松软,黑色种子种皮光滑坚硬;棕色种子较黑色种子具有更高的离子含量。上述两个特征可能是棕色种子的吸水速率和抗盐性均高于黑色种子的原因之一。另外,潮间带生境盐地碱蓬棕色种子中离子含量高于,而黑色种子中离子含量低于盐碱地生境盐地碱蓬的。与此相对应,潮间带生境盐地碱蓬棕色种子的吸水速率和抗盐性均高于,而在黑色种子中均低于盐碱地生境盐地碱蓬的。小幼苗阶段,400 mM NaCl对两种生境盐地碱蓬棕色种子小幼苗伸长均无显著影响,但对黑色种子小幼苗产生了显著抑制。总之,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盐地碱蓬在其种子萌发和小幼苗阶段具有较高的耐盐性。在两种生境盐地碱蓬中,棕色种子形态结构上的特点以及更高的离子含量使其在盐渍环境中拥有更高的吸水和萌发速率。盐地碱蓬种群的建立主要还是依赖棕色种子,特别是在潮间带生境中。幼苗阶段。各盐浓度下,潮间带生境盐地碱蓬地上部分一级分枝数、地上部分有机干重、叶绿素含量、光合放氧速率均低于盐碱地生境的,而叶绿素a/b的值却大于盐碱地生境的。各处理下,潮间带生境盐地碱蓬叶片中的Na+和Cl-含量,尤其是Cl-含量显著低于盐碱地生境的,而根中Na+和Cl-含量均显著高于盐碱地生境的。与盐碱地生境相比,潮间带生境盐地碱蓬具有较强的拒盐能力(Na+和Cl-),而且根系中有更多的Na+和Cl-分布在皮层薄壁细胞和中柱内,这可能是潮间带生境盐地碱蓬叶片中盐离子含量显著低于盐碱地生境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潮间带生境盐地碱蓬可能通过提高类囊体的垛叠程度来抵抗其在综合逆境下遭受的氧化胁迫。潮间带生境盐地碱蓬根系可能具有较强的拒盐能力和调控盐离子吸收或转运的能力,具体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光周期研究。盐地碱蓬是一种短日植物,两种生境盐地碱蓬的临界日长均为13 h/d。在能诱导开花的日照长度下,盐碱地生境盐地碱蓬的花蕾形成和开花时间均提前于潮间带生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