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贻贝在加工过程中都需经过加水蒸煮取肉,贻贝蒸煮液就是煮后汁液经加热浓缩而成的。目前贻贝蒸煮液都是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海的,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污染也极为严重。贻贝蒸煮液呈红褐色,具有浓烈的海鲜味、烤香和焦香味,味道鲜甜,口感滑爽,其主要不足是腥味稍重。因此,以贻贝蒸煮液为原料加工成消费者喜爱的、具海鲜味的调味品,既能开发新型的水产调味品、增加原料附加值,同时又可解决废水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由于调味品的香气是其感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课题首先对贻贝蒸煮液的香气成分及香气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针对贻贝蒸煮液香气的不足,通过添加米曲进行发酵的制作工艺以及对酿造后所得调味品的香气成分的分析研究,以期制得具独特风味的贻贝蒸煮液调味品。本研究首先采用液液萃取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贻贝蒸煮液中的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各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同时还用香气值法评价了各香气物质对贻贝蒸煮液香气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与项空固相微萃取法相比较液液萃取法对低沸点的成分提取效果较差,而这些成分对贻贝蒸煮液整体香气的贡献较大,为此后来的研究均选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各试样的香气成分。在贻贝蒸煮液的香气成分中鉴定出多种赋予蒸煮液海鲜味、焦香、烤香的一些香气物质,但也鉴定出含量相对较高、并使蒸煮液腥味偏重的三甲胺。为改善贻贝蒸煮液的香气,本研究通过对贻贝蒸煮液进行米曲发酵得到了一种新型的、香气怡人的贻贝蒸煮液调味品,其酿造的最适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3d;米曲添加量3%。通过对贻贝蒸煮液调味品中香气成分的分析研究发现,经发酵后三甲胺对调味品的贡献度显著减少,而丁酸乙酯、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等香气成分的贡献度大大增加。将贻贝蒸煮液调味品与市售水产调味品鲜贝露、蚝油的香气特征进行比较发现,鲜贝露的特征香气成分主要为3-甲基丁醛、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等;蚝油的特征香气成分主要为丁酸、甲硫醚等,而贻贝蒸煮液调味品的特征香气成分主要有丁酸、丁酸乙酯、4-甲基酚、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等。不同水产调味品的特征香气成分显示较大的差异。通过对上述三种不同水产调味品的香气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可以用以下描述词来描述其香气特性:腥味、海鲜味、咸蛋黄味、酸酪味、酱香、焦糖味、葡萄糖酒味。贻贝蒸煮液调味品的葡萄糖酒味和酱香特出,腥味轻微,且各种香气较为平衡、协调;鲜贝露的海鲜味、咸蛋黄味及焦糖味突出,而其他香气不明显;蚝油的海鲜味最为提出,但也有一定的酸酪味。通过感观评价与香气成分的多变量解析,可以发现贻贝蒸煮液调味品的酿制中,腥味的控制指标可由三甲胺来表示;而葡萄糖酒味的控制指标则分别可以由以及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