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雌激素受体与胶原纤维间的关系
方法:(1)采集盆腔器官脱垂及对照组患者病史及组织标本。(2)对盆底组织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盆底组织形态学变化。(3)用免疫组化学方法,了解盆底组织雌激素两种受体亚型(ERα和ERβ)的分布及含量变化。(4)行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了解盆底组织Ⅰ和Ⅲ型胶原纤维的类型、分布,并半定量测量。
结果:(1)绝经后两组平均年龄、绝经年限、BMI、产次等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两组具有可比性;(2)绝经后POP组肛提肌组织的活检率为35.00%,对照组为100.00%。在POP-Q分度下各度间活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3)光镜下,POP组盆底肛提肌组织分布密度降低,被大量结缔组织分割,肌纤维核数增多。(4)POP组盆底平滑肌组织、结缔组织、肛提肌组织及血管壁组织均可见ERα及ERβ表达。对照组盆底结缔组织、血管壁组织及平滑肌组织,均可见少量ERβ表达,均未见ERα表达。(5)POP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平滑肌组织中ERβ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两组血管壁组织中ERβ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6)轻度POP组和重度POP组比较,两组平滑肌组织中ERα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两组平滑肌组织中ERβ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两组血管壁组织中ERβ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7)POP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Ⅰ型胶原纤维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两组Ⅰ/Ⅲ型胶原纤维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8)轻度POP组和重度POP组比较,两组Ⅰ型胶原纤维、Ⅲ型胶原纤维、Ⅰ/Ⅲ型胶原纤维以及胶原总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9)POP组和对照组Ⅰ型胶原纤维与雌激素受体的相关系数是-0.360,p<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女性盆底组织中可见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盆底组织为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之一。(2)盆底组织中平滑肌和血管壁上ERα和ERβ表达量及比例的变化,可能与POP的发病相关。(3)盆底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纤维比例失调,可能与POP的发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