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逐渐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推进城镇化进程既是提高经济增长也是缩小地区和城乡差异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呈现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我国城镇化发展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发展不合理,忽略了资源及环境的代价,尤其是环境污染,其严峻性和治理的迫切性都给正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如何发挥城镇化在推动经济增长及缩小地区城乡之间差异的同时,又能不对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成为目前中国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文章拟对此展开论述,进行研究,以期寻求解决对策。文章在对相关研究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选取我国人口城镇化指标及来自工业和生活的8大污染物指标,采用2002年至2012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分别对城镇化和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模型,采用EKC曲线分析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相关指标的关系,最后得出相关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城镇化S型发展规律,大部分东部省份城镇化水平处于S型曲线中期减速增长阶段,大部分中西部省份处于S型曲线中期加速增长阶段,在发展速度上中西部在未来一段时间要高于大部分东部地区;来自工业和生活上的环境污染物均存在省份集中的现象,且部分污染物在某几个省份占较大比重,近十年来工业污染物减排量最大的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但由于很多省份工业污染排放量仍占较大比重,未来仍是减排重点;同时,不同的污染物指标与城镇化水平表现出的关系差异明显,控制变量的引入对工业污染物的影响与生活污染物影响不具有一致性。在治污减排上,应该充分考虑污染物省份集中度高的特点,同时结合当地城镇化发展趋势区别对待,因地制宜的解决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