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政策对调节商品出口的有效性研究——基于PTM模型的人民币汇率传递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ongdaxigo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基于PTM模型的人民币汇率传递研究来分析汇率,尤其是升值政策对调节贸易收支的有效性问题。我们在Mahdavi(2000)对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宏观研究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分析了中国汇率的不完全传递性和其成本机理。我们的研究特别将受到汇率严重影响的材料成本剔除在生产成本之外,这种做法对存在大比例的加工贸易的国家,如中国,相当重要,因为这样可以更为精确地衡量出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的变动关系。   我们利用Eviews对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数据进行回归,结果表明从汇率传递的角度上来说,汇率政策不能完全有效地调节贸易。我们研究的结果还表明:中国的出口具有明显的依市场定价特点,这表现在汇率传递是不完全;汇率的不完全传递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除去进口原材料成本的影响因素,国内生产成本对出口产品的价格没有影响和出口退税率上调具有明显的促进出口的作用。   进一步对汇率不完全传递成本的研究发现:虽然对发达出口国家的实证表明了诸如德国和日本这样的出口大国在本国货币升值时也存在明显的PTM行为,但是同样行为背后的机理是不同的。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和我们的分析,我们发现发达国家的PTM主要通过控制劳动力成本,规模经济和出口筛选机制来转移汇率不完全传递带来的成本问题。然而这些机制都不适用于中国。中国企业目前更多地是利用政策的优惠,如出口退税带来的好处弥补汇率带来的损失。这种做法虽然可以短期维持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但是却损害了整个社会的福利,对长期经济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中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FDI)迅速增加,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FDI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FDI对制造业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结
学位
城乡收入差距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宁夏农业人口众多,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一直十分严重。本文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共同挑战着人类的生存,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具有深远意义。目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社会风险因素更因此而增加。如何提高应急体系的效率成为当今形势下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认为在应急体系中引入市场手段是提高体系运行效率的有效举措。本文结合经济学相关理论表述了市场手段在应急体系中运用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运用的原则,构建了应急体系中市场手段运用的理论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