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北紫花苜蓿根腐病发生区土壤真菌组成及多样性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swang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花苜蓿(简称苜蓿)是我国和世界种植面积最大最重要的豆科牧草。随着苜蓿种植面积和利用年限的不断增加,根腐病成为了限制苜蓿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苜蓿的产量和品质。揭示苜蓿根腐病发生的土壤微生态机制,对苜蓿的根腐病的防治以及促进苜蓿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我国西北紫花苜蓿根腐病发生区真菌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土壤特性、气候因素、地理距离因素和海拔因素,初步探寻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关键驱动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环境因素与苜蓿根腐病发病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苜蓿根腐病发病程度与土壤含水量、磷含量、钾含量以及种植年限相关。其中钾含量可以降低根腐病的发病程度,土壤含水量和种植年限的增加会促进根腐病进一步发病。(2)通过真菌多样性的研究发现,门水平上的优势类群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属水平上的优势类群(相对丰度>1%)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毛壳属(Chaetomium)、芽枝霉属(Cladospo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赤霉菌属(Gibberella)、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轮枝孢属(Verticillium)、四枝孢属(Tetracladium)、曲霉属(Aspergillus)。(3)进一步分析土壤真菌多样性与环境因素,地理距离因素和海拔因素的关系发现:土壤性质中的土壤含水量是土壤真菌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因素,钾含量和土壤机械组成也对土壤真菌多样性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还证明气候因素,地理距离因素和海拔因素也是土壤真菌多样性的重要预测因素。其中年平均降水量和海拔是土壤真菌多样性最佳预测因素。(4)为了解释微生物生物地理格局现象,本研究探寻了环境因素和地理距离因素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相对重要性。环境因素和地理距离因素分别解释了真菌群落变异的25.3%和1%。因此,相比较于地理距离因素,本研究认为在区域尺度内环境因素是驱动土壤真菌多样性的更重要的因子。这也表明在区域尺度内扩散限制可能不如当代环境条件构建真菌群落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环糊精(cyclodextrin,简称CD)在生物催化中有着复杂的作用机制,可以通过包结作用增加底物溶解度,也可以与菌体细胞相互作用,影响生物催化的效率。目前,不同CD结构对生物催化
目的:刺猬因子(Hedgehog,Hh)信号通路广泛参与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和组织稳态的调控。已有报道认为,Hh参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但是其机制尚未详细阐述。本研究通过小鼠右
动物的肠道中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微生物,肠道微生物对动物的营养和代谢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影响着宿主的许多生理功能。研究表明,季节性冬眠的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会发生季
抗生素等药物性饲料添加剂的滥用已经使畜禽业收到了巨大的危害,不仅使畜禽的耐药性增强,免疫力下降,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找寻一种无毒无害的抗生素代替品十分重要。作
基于解决控制工程中物理状态难以测量相关问题的需要,推动了状态重构问题的研究。区间观测器通过建立了一组动态系统,分别实现了对状态上下界的估计,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观测
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检测脑死亡(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DBD)供肝硬度,依据肝移植受体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情况分析对比,探讨SWE
信息化时代的高维大数据通常呈现高维,多样性的特点。由于这些数据在积累的过程没有经过选择,使得高维大数据存在大量的不相关,冗余的属性,而能有效表达数据功能的属性被隐藏其中。这不但会增加存储数据所需的空间,还会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特别是随着数据维度的增加达到某一个值时,反而会导致数据挖掘算法性能的下降。因此对高维数据进行维数约简对于解决目前高维数据面临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属性选择作为维数约简的一种
浮雕是一种集艺术与计算机辅助技术于一体的工业艺术品。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数字浮雕的生成技术已经成为近年来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为缓解化石能源过度开采所带来的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新能源发电技术逐渐成为一个重点研究领域。风能作为可再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风力发电技术在业内被广泛研
研究背景和意义载脂蛋白L1是人体内的固有免疫因子,仅在人类和少数哺乳动物体内表达。作为该蛋白家族中唯一可以分泌到血液中的成员,APOLl蛋白是高密度脂蛋白的组成成分,具有溶锥虫作用。2014年,Taylor等阐明细胞内APOL1蛋白具有抗感染作用。细胞内APOLl蛋白可以抑制HIV-1在巨噬细胞内的复制。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在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血液中APOLl蛋白过高表达。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