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uhao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间经济的竞争不断加剧,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起源于发达国家的与现实条件更为接近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越来越受到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重视和日益普遍的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某国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可以积极运用生产补贴、出口补贴、R&D补贴、进口征税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手段对存在大量“租”或外部经济的产业进行扶持,促进战略性产业的成长,扩大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增强其竞争能力,从而增加国家利益,提高本国福利。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为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保护和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及提升国家竞争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许多国家通过推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贸易和经济的发展。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政府的大量补贴,该补贴使空客进行研发和生产新飞机成为可能,相较不能获得相应政府补贴的美国,在市场上获得了竞争优势。而起步虽晚但实现了赶超美国的日本半导体产业,也是得益R&D补贴、进口关税和配额,以及许可证等各种战略性贸易政策措施。   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我们能否仿效这一理论的内涵,推行战略性贸易政策,来扶持和发展相关产业,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是学术界和决策层关心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及把握中国现实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产生和理论体系,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对该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分析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可行性,且在得出该政策可行的基础上,统计相关变量数据,利用SPSS分析软件,分析出了我国的战略性产业,并在最后提出了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现如今,我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人们对于电力这一生活生产的必需能源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对于电力的管理工作也就越来越重要,而电力营销管理工作是电力管理工作之中
研究我国工资水平变动和三个产业的就业量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收入分配改革、扩大内需、协调工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内在关系、促进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8.57%上升至2012年的51.78%,经济活动由农村地区向城镇地区集聚,城镇化的集聚外部性带动劳动生产率与生产效
又逢一年植树节,不禁回忆起三年前的春天陪同习近平总书记在朝阳将台植树的情景.总书记问孩子们:“你们平时也参加劳动吗?”“参加,我在学校有劳动岗”“我还做值日呢!”孩子
期刊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引发了我对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一是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二是如何
期刊
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支持,其中电力资源是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一种,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电力资源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发展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