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辅助蜂窝网络缓存放置与内容分发联合优化算法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c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与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呈指数型爆发增长。移动边缘缓存技术可以将流行度较高的多媒体内容放置在距离用户更近的边缘节点,避免蜂窝网络内热点内容大量重复传输,从而缓解网络拥塞,减轻基站负载,减少回程链路开销。同时,随着支持无线通信的小型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利用无人机基站辅助地面蜂窝网络进行热点区域覆盖受到了广泛关注。无人机具有部署灵活性和便于移动的特性,相比于地面基站可以更方便的接近用户,建立良好的视距链路,可以在热点覆盖区域为用户终端提供高速数据传输服务。因此无人机辅助蜂窝网络缓存技术成为热点研究方向之一。本论文选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人机辅助蜂窝网络中多级协同缓存方法研究》。为了提高内容分发效率和缓存空间利用率,本文联合优化缓存放置与内容分发,从而提高系统性能。本文考虑了无人机辅助宏蜂窝网络通信和无人机辅助D2D(Device-to-Device,设备间)蜂窝网络通信两个场景,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缓存放置与内容分发联合优化算法。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综述了目前无人机辅助蜂窝网络缓存技术研究现状。首先概述了无人机辅助蜂窝网络主要应用场景和研究分类。然后分别从存储功能部署位置、性能指标、缓存放置策略、内容分发策略和缓存放置与内容分发联合优化研究五个方面对蜂窝网络边缘缓存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总结了无人机辅助蜂窝网络缓存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在无人机辅助宏蜂窝网络场景中,针对无人机通信与缓存资源受限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最大化用户体验质量的缓存放置与内容分发联合优化算法。建立了以最大化系统内用户体验质量之和为目标的最优化问题,联合优化无人机位置部署、无人机缓存放置和用户接入。为了求解所提优化问题,将该问题分解为三个子问题分别进行求解,实现了基于交换匹配的无人机位置部署子算法、基于贪婪算法的无人机缓存放置子算法,以及基于拉格朗日对偶的用户接入子算法,三个子算法交替迭代实现了缓存放置与内容分发联合优化,获得所提优化问题的次优解。最后通过仿真证明所提算法的收敛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有效的降低用户获得内容时延,提高用户体验质量和回程链路流量卸载率。3)在无人机辅助D2D蜂窝网络场景中,针对无人机缓存空间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人机与D2D协同缓存放置与内容分发联合优化算法。首先提出了无人机与D2D用户的协同缓存架构,利用D2D用户缓存能力缓解无人机缓存空间压力,提高系统性能。建立了以最大化缓存效用为目标的最优化问题,联合优化D2D用户缓存放置策略、无人机飞行轨迹和无人机缓存放置策略。将该优化问题分解为三个子问题分别进行求解,即基于多对多交换匹配算法求解D2D用户缓存放置策略,基于近似凸优化求解无人机飞行轨迹,以及基于动态规划求解无人机缓存放置策略,三个子问题的求解过程交替迭代,实现了缓存放置与内容分发联合优化,获得所提优化问题的次优解。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收敛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缓存效用和回程链路流量卸载率,为用户提供高速内容分发。
其他文献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南方丘陵山地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之一,尽管多年来各地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新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本文提出了山地水土保持—生态循环农业耦合联动开发的理论框架,总结分析了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与循环农业耦合开发的技术模式,并结合区域生产与山地开发实际,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水土保持与绿色农业联动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随着智能高速铁路时代的到来,基础设施、旅客和列车之间将会建立越来越多的互联互通链路,列车自动驾驶、铁路物联网成为了潜在应用。未来高速列车尤其是城际列车将实现“高密度、大容量、小编组、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模式,列车分布将更加密集化,引入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高速铁路通信将更加安全可靠。高速铁路的高机动性使其对时延的要求更加严格,5G推崇的终端直连通信技术(Device-to-Device,D2D)和移
中小型河流遗产是流动着的活态遗产,对其进行保护与复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平衡河流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复兴发展,寻求两者共生的策略.以“活态遗产”“共生理论”为基础,提出适合中小型河流遗产保护与复兴的“活态共生”策略框架,并选取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桂林灵渠为研究案例,识别其空间形态、历史功能的4个演变阶段,析出灵渠的活态变化特征及与城市、社区、农业、旅游的共生特性.基于活态共生的视角,从空间、时间、功能、文化4个维度总结出灵渠古运河遗产保护与复兴的经验,可为中小型河流遗产的保护与复兴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