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南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地震综合预测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iyu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进行的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裂缝性油气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裂缝性油气藏的勘探近年来引起了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的广泛兴趣。对于裂缝性储集层的勘探,确定裂缝的走向和密度十分重要。传统的研究方法是利用钻井取心和测井资料进行裂缝检测,但这些裂缝检测结果只在特定的井位有效,井间裂缝方向的检测需使用其它的地质测量结果。地震资料的空间覆盖范围比钻井资料要宽得多,利用地震资料进行裂缝参数的定量计算有很强的实用性。裂隙的存在导致介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随着方位不同而发生变化,在地震中称为方位各向异性。因此,可以利用与裂缝平行和垂直的方向上各种地震属性的差异来识别裂缝。近几年,石油工业界在此方面已研究并发展了像横波分裂、AVO、AVA、VVA及AVOA等多种技术,并有了许多成功的实例。本文针对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发育的特点和难点,通过模型进行正演模拟,研究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叠前叠后地震响应特征,重点形成一套针对碳酸盐岩的实用、有效、有特色的裂缝地震储层综合预测技术。然后,总结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识别模式及控制因素,综合各种预测方法在所选靶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进行精细的预测,最后通过综合手段进一步研究储层的空间发育特征及展布规律。通过研究,成功建立起一套实用化的针对不同尺度裂缝储层的地震预测技术系列,采用了叠后属性不连续性分析、曲率体属性、频率差异分析、P波叠前方位响应分析、多属性综合的构造缝、裂缝带、断裂带检测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及相关方法,实现了碳酸盐岩区裂缝及裂缝扩大溶蚀区储层的预测。通过各种方法在实际靶区运用表明,几种方法都彼此高度吻合地预测出了该区碳酸盐岩断裂、裂缝发育带。这些断裂、裂缝预测成果经过与发现井对比,具有较高的钻探吻合率。
其他文献
大河河口及大河影响下的陆架边缘海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海洋磷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以长江口-东海内陆架为主要研究海域,采用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借
论述了真菌毒素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和毒素的理化性质;真菌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和鉴别;食品酿造工业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治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对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原因和
深圳曾赶上国际第一次产业转移的浪尾,如今又面临第二次产业转移的机遇。文章认为今后深圳经济发展的战略是:依托与部分转移传统产业;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及相关边沿产业;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为了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全新教学环境对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的挑战,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东北林业大学"鱼类分类学"课程组建设了"鱼类分类学"在线开放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大型陆相沉积盆地之一,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秦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为重要的煤炭、油气资源产区。盆地内中侏罗统延安组中含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