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闵杨地区构造样式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_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卞闵杨工区构造位置位于苏北盆地内东台坳陷西部金湖凹陷东南部卞闵杨构造带上。本论文在整体把握卞闵杨工区地层发育情况的前提下,对工区多条地震剖面进行了解释分析,得出了工区的构造样式和构造格局;利用平衡剖面的构造演化技术,对所选择的地震剖面开展构造样式的演化史研究,揭示了各期构造活动所导致的断层形成和演化的规律;同时分析了断层活动特征,并探讨断层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以指导卞闵杨地区构造解释和油气成藏规律的研究,为该区块后期的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工区西带为构造主体带,断层少而整齐;东带断裂破碎,多而复杂;正断层的剖面形态以非旋转平面式和旋转平面式居多,可见铲式正断层;主要的断层剖面组合样式有“Y”字型断层、地堑式断层和阶梯状断层;断层在平面上主要呈平行式、网格式、帚状和斜交式等组合类型。在工区首次使用平衡剖面的构造演化技术系统分析构造样式演化过程,得到阜宁期断层以非旋转平面式和旋转平面式正断层为主,到了三垛期,部分断层演化为铲式断层。结合构造演化、断裂运动旋回、生长指数和断层古落差的计算结果,具体分析了断层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活动性差异,绝大多数断层形成于吴堡运动的早期阶段,在阜宁期发展壮大;整个阜宁期断层活动强烈的部位在平面上不断迁移,大体迁移趋势是从南向北。最后分析了断层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得出:断层活动控制烃源岩的演化;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主要的圈闭类型都应属于断鼻断块群。
其他文献
南宁盆地是在燕山运动之后叠加在古生界褶皱基底、邕宁背斜之上,受断裂控制而发育起来的新生代断陷盆地。渐新世末,南宁盆地在喜马拉雅运动第三幕的强烈影响下,结束了盆地沉积历
分支水平井技术作为老油田调整挖潜、新油田产能建设、实现少井高效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且比单支井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鱼骨水平井作为一种特殊的分
豫西北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碳酸盐岩中遗迹化石发育丰富。在对野外露头实地观测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切片、薄片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遗迹化石、遗迹组构及
本文通过对取自南海海盆的新生代玄武岩、中生代花岗岩以及变质岩样品所开展的岩石鉴定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讨论有关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研究表明,南
宁镇中段铜多金属矿床处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东端,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地质、遥感成果研究,结合区内已有的物化探成果,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本文以接触交代型矿床的成因理
本文立足于喇嘛甸油田储气层,从储层岩性、结构类型分析入手,建立渗透率模型,利用取心井及电测井资料,通过岩、电对比,测井资料影响因素校正等手段、力求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提
在大陆地壳形成发展的地史中,花岗岩类占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花岗岩类一直是地质科学家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花岗岩类的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环境和地壳演化有密切关系
永新地区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但该区断裂系统十分复杂,断裂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不清。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高精度三
额尔古纳地区与相邻的蒙古乔巴山地区和俄罗斯赤塔地区组成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省。该成矿省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蒙古-兴安造山带内,蒙古-鄂霍茨克断裂与得尔布干断裂
油气储层沉积学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普遍关注的重点。其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宏观研究规模更大,微观研究更深更精细;从定性向定量和预测方向发展;从单学科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