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因而粮食安全问题便成为一个国家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像我国这样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粮食问题更是至关重要的。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相对不足,自1991年以来,粮食总产量一直徘徊不前,处在八十年代以来的较低水平。如何保证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解决供给矛盾,能直接影响21世纪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回顾浙江省粮食生产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浙江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过农业结构调整之后粮食生产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并着重研究浙江省土地资源利用以及土壤肥力情况,结合浙江省实际提出提高土壤肥力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发展浙江省的粮食生产提供依据。 1、有机微生物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有利于培肥地力,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农产品品质,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其中,污泥的堆沤处理既减轻了环境压力又可以作为有机质原料用于农田,但由于其含有重金属,处置不当也会引起环境污染。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寻找处理方法和合适的施用量。 2、豆科植物能够进行生物固氮,因而在改良土壤肥力、保持水土、提供绿色农产品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冬、春季闲置抛荒的水稻田上种植豆科作物,实现水旱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农民收益。同时间作大豆能够提高红壤的氮素水平,改良金衢地区已开发的土地资源。环境因子的限制是豆科作物不能在农业生产上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选育高效、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的豆科植物。 3、生物农药对农作物相对安全,且降解彻底,使用后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但多数生物农药是缓效的,使用技术要求较高。因此要加大资金资助力度,鼓励科技人员进行此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扶持生物农药的产业化生产。目前,以具有农药活性的生物活性物质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导向农药”已成为研究新热点。 4、目前,大量的资金主要用于粮食直接补贴。这虽然能够补偿粮食生产成本,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粮食生产的发展,但不能从根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