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1-HLA-A*0201单链三聚体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初步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2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是以人类免疫缺陷Ⅰ型病毒(HIV-1)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基因载体。慢病毒载体和一般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明显区别是对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均具有感染能力,能有效地感染神经元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干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该载体能够通过整合宿主DNA的方式使目的基因长期而稳定的表达。此外,慢病毒载体还具有携带外源基因片段较大,免疫原性小,安全性高等优点,为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的转基因研究提供了更强有力的工具。   细胞免疫在肿瘤免疫中起主要作用。CD8+T淋巴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HLA-Ⅰ)的限制。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的活化必须首先利用T细胞抗原受体识别抗原递呈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HLA-Ⅰ类分子递呈的抗原肽,获得活化的第一信号,然后通过共刺激分子受体和配体的结合获得第二信号。肿瘤过继免疫治疗通常采用自体抗原提呈细胞活化T细胞,限制了其在临床的运用。而人工抗原提呈细胞(artificial antigen presenting cell,aAPC)具有易培养、活化条件易控制、T细胞活化增殖周期短等优点,故近年来对人工抗原提呈细胞的研究日趋活跃。   我们在本实验室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设想构建一个单链三聚体(sinvie chaintrimer,SCT)重组融合基因,将MHCⅠ分子、β2m和抗原肽的基因片段以适当的接头(linker)串联在一起,然后将其克隆进慢病毒载体。利用慢病毒载体将该新型的SCT基因稳定转染本实验室制备的人工抗原递呈细胞(artificial antigen-presentingcells,aAPC)K562/4-1BBL/CD86细胞株,使其成为一个既能向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提供共刺激信号(即第二信号),又能通过MHC分子同时向CD8+细胞提供特异性抗原肽的信号(即第一信号)的人工抗原递呈细胞。   在本研究中,我们选用的MHC-Ⅰ类分子为HLA-A*0201,抗原表位为PR1(VLQELNVTV)。PR1是人类髓系白血病的肿瘤相关抗原蛋白酶3中的一条HLA-A*0201限制性的、强免疫原性多肽,其诱导的免疫反应具有显著抗髓系白血病作用。我们首先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PR1肽、β2m及HLA-A*0201以(G4S)n柔性linker依次串联,构建PR1-HLA-A*0201-SCT融合基因,再克隆至慢病毒载体系统表达质粒中,测序正确后将HIV-1来源的慢病毒载体系统三质粒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收获细胞培养上清,得到具有一次感染能力而无复制能力的缺陷型病毒。包含目的基因的病毒液的病毒滴度为1×104TU/mL。本实验研究为进一步制备能提供双信号的人工抗原递呈细胞奠定了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流程模拟优化技术分为离线模拟优化和在线模拟优化.在线模拟优化技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过程优化技术,实现了生产数据的现场采集、数据校正、过程模拟、优化计算
溴氧化铋(BiOBr)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属于PbFCl型四方晶系的P4/nmm(No.129)空间点阵结构,双Br–离子层和[Bi2O2]2+层交替排列,赋予了溴氧化铋优异的电子结构、光吸收性质和催化性能,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BiOBr的导带位置较低,光生电子的还原能力不高,导致其光催化效率受限。因此,如何改性BiOBr光催化材料以提高光生电子的还原能力,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