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行知改造乡民生活的思想与实践——以“山海工学团”为例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海工学团是陶行知在上海大场地区建立的教育组织,它以“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为宗旨,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系统训练,以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方法来改造乡民社会。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为核心。以此理论为指导,陶行知提出组建山海工学团的设想,并于1932年付诸于改造乡村社会的实践。山海工学团立足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从事乡民生活的改造。这些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山海工学团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乡民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山海工学团不仅组织乡民修路筑塘,从事基础设施建没,还带领他们投身合作事业,科学植棉,进行水产养殖等,从而改善了乡民生计。通过民众夜校、民众茶园和读书会等形式,工学团将乡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文明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乡村幼儿园的创办提高了乡民的生活社会化水平。为了普及生活教育,陶行知还在山海工学团首创了小先生制,“即知即传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山海工学团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主张,热情接纳邀请进步人士,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服务。在进行国难教育和战时教育的过程中,山海工学团致力于启发乡民的两种现代意识,一是民族意识,主要是抗日救亡的时代使命,二是阶级意识,主要使乡民认识到自身苦难的来源。  山海工学团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为改造乡民社会做出了特殊贡献,也提出了很多创想,为我们当今社会的乡村改革和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的思路。
其他文献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的多事之秋,社会的动荡和经济的起落直接导致了认识的冲撞和文化的沸腾,一大批名家名作涌现,各种文学流派不断创新,形成了美国文学的一段鼎盛期--“微型
本文的目的在于考察古典时期雅典妇女的经济状况,通过对妇女出嫁时的嫁妆、遗产继承、土地分配、社会生产生活和法律等方面所参与经济活动的分析,力图全面分析并阐述雅典妇女
出于国家利益考虑,汉代封建统治者要求宫廷上层女性做到生儿育女、做好帝王的贤后妃。汉代统治者对宫廷女子进行“道德”教育,让她们知道“三纲五常”、“男尊女卑”并遵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