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公序良俗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准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形成的法律原则。随着现代法治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法律的时效性不能与社会完全同步,为了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法律原则在司法中的适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公序良俗”作为法律原则成为我国民事判决依据,但我国相关立法并不能为审判活动提供具体的判断标准,这成为法院的难题。本文从司法审判现状的角度探究法院认定公序良俗原则出现的具体问题及背后原因,试图通过分析探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序良俗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准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形成的法律原则。随着现代法治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法律的时效性不能与社会完全同步,为了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法律原则在司法中的适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公序良俗”作为法律原则成为我国民事判决依据,但我国相关立法并不能为审判活动提供具体的判断标准,这成为法院的难题。本文从司法审判现状的角度探究法院认定公序良俗原则出现的具体问题及背后原因,试图通过分析探讨出一套较为清晰和具体的判断标准以供指导,提高诉讼效率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具体来说,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泸州遗赠案、“北雁云依”姓名诉讼案和郑州凶宅案这三则典型案例,包括案情介绍、争议焦点和判决结果。归纳其共同的争议焦点均是对公序良俗原则理解有分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问题:没有厘清判断对象、缺乏细化的判断规则以及案件审理结果缺乏客观性,需对法官自由裁量权进行限制。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公序良俗的基本理论,包括公序良俗的基本内涵以及两大法系国家对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类型化分类。第三部分归纳和分析司法适用中现状、问题及成因。以法院判决书为切入点,对公序良俗在民事案件判决中的适用现状进行数据调查与分析后发现,样本案例的判断标准问题印证了典型案例中的三个问题为普遍现象,并对这三类问题的产生进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是提出建立判断标准的对策:一是厘清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对象,纠正法院判断出现偏差。二是规范公序良俗原则的判断依据,基于案例和法律原则行为类型化理论来完善法律依据。三是引入辅助性制度确保裁判结果的客观性,包括吸收人民陪审员参与、建立听证和专家咨询制度,从程序上促进裁判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其他文献
<正>电子书自助出版是指作者绕开传统出版商,借助网络服务平台自行编辑、发布和分销作品的一种出版活动。互联网的出现,为电子书自助出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与自由的出版环
目的对比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
通过对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德国队7场比赛的95次有效进攻特征分析表明:德国队有效进攻的球权获得方式主要是抢断球,进攻发动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前场;边路进攻是有效进攻的主要
唐代赋论内容比较集中在对汉魏六朝古赋及唐代新体律赋的争议评价上面,并与当时文艺思想上不同倾向的论争相联系;而律赋理论及《赋赋》、《赋谱》等作则是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成
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是知、情、意的统一体。主体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辩证统一的过程,在主体的认识过程中,理性和非理性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理性因素
制造单元是为加工制造一个或几个在结构和工艺上有一定相似性的产品族或组成产品的零件族而建立的生产单位。以制造单元为基础,实施产品或零部件的生产则成为单元化制造,而单元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尚处在规范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资金短缺尤为突出。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发展仅仅依靠政府财政补助远远不能满足,必须构建以合
网络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电视媒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受众视角,重点探讨了视频网站这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对于新型受众的建构:在视频网站上,传统电视传播模式下的训
高兹从生态理性出发认为,一个真正自由解放的社会将是一个以创造、想象而不是以欲望、贪婪来指导生产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自由时间将以快乐和美感的方式被使用而不只是劳
笔者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结果 ,从重症角度对"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与"虚不受补"两个中医经典理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内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