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广泛采用,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在网络边缘使用的接入交换机数目和种类也随之增加。这些数目巨大的设备如果需要逐一管理维护,将使管理工作非常繁琐,同时要为这些设备配置大量的IP 地址,这在现在IP 地址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无疑是一种浪费。因此,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亟需一种能将同一网络内的各种设备统一管理,而占用IP 地址又较少的新型网络设备管理技术——集群管理技术。目前,集群管理技术得到了国内外众多通信厂商的广泛重视。大家纷纷提出各自的集群管理方案,但都普遍存在功能不完善或方案不系统等缺点,加上无法形成一种统一的报文格式,使各个厂商的设备无法进行互通和管理。为此,国家信息产业部召集了国内几家著名的通信厂商开始制定有关交换机集群管理的规范与标准―――《以太网交换机集群管理技术规范》(讨论稿)[1] (以下简称《规范》)。本文作者仔细研读讨论稿后,在肯定其优点的基础上,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改进的解决方案。具体的工作包括: 首先,本文详细分析了《规范》中集群管理方案的集群管理协议,发现该协议需依赖于集群拓扑发现协议和集群拓扑收集协议,使得协议的并行开发难以实施,导致开发时间延长和开发难度增大。为此,本文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将集群管理部分功能独立出来,形成单独的集群管理协议(ZTE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并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收集候选设备信息的机制。使得本方案中的集群管理功能不再依赖于拓扑发现和拓扑收集,并使集群管理协议应用更加广泛。其次,本文经分析发现,《规范》中支持集群管理协议的设备均须支持组播功能,这使一些低端的以太网接入设备参与集群管理失去了可能。为此,在本文的集群管理协议报文中,目的地址将改用广播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