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时代的视觉饱和化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7703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正处在一个视觉文化来临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文化的主因是“图像”或“影像”,“世界被把握成图像”。这是一个充斥着图像、依赖于图像的时代,更是一个将任何非视觉性的事物都图像化或视觉化的时代,称为“图像时代”,视觉性占绝对主导。在此背景下,图像无所不在,观看随时随地;图像趋于泛滥,视觉趋于饱和。  本文从图像引出,通过考察图像时代的种种视觉表征,指出对视觉性的极度依赖导致了生存的图像化,图像的自然化,同时催生了图像的无节制增殖与泛滥,人为图像所困,从而导致人主体性的丧失和生存状态的压迫,由此引发了“视觉饱和化”现象。借此,从视觉饱和切入,着重阐释其特征表现和原因分析,认为视觉困境引发了视觉上的超负荷,主要体现在符号污染、信息内爆和空间侵占。在成因中,指出人对视觉及其效果的迷恋和媒体的视觉包围是本质原因,两者相得益彰。然后,从主体性人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视觉饱和化的进程中所引发的人类生存困境:人的真实存在逐渐消解,现实生活也日渐崩溃,真实与虚拟、可见与不可见中,我们何处安身?最后阐释了视觉自然和视觉空白两个概念。透过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滤过对象化的生存方式,获得真实的感受力和感知强度;同时,也给视觉留出空白,给予一份休息和安宁,以及心灵的美。  本文以一种批判性的态度对视觉文化进行反思,重新阐释“视觉饱和”这个概念,以此切入分析人与视觉文化互动中所遭受的生存困境和真实的迷失。研究借鉴多学科的理论,并采用多学科相交叉的方法,同时以一种参与性而非拒斥性的态度,对视觉饱和展开纵横剖析,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在电影的艺术创作中,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在表达性爱的观念、内容、方式、风格等方面必然存在不同。本文通过对突尼斯电影的赏析,从而探究在伊斯兰文化的背景之下,性爱在其电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嵊州吹打”是浙江省嵊州市的一种民间吹打音乐,在几百年的兴衰演变后已成为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一个打击乐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已处于濒临消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