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调查,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住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四诊信息及方药信息,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频数分析、卡方检验,对所采集信息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归纳出常见的证候,初步探讨DPN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方药使用特点,为辨证治疗DPN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专家意见,设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信息采集表,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住院患者中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四诊信息及方药信息,运用spss22.0软件对患者信息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卡方检验,总结DPN的证型分布规律及用药规律。结果:(1)本研究200例DPN患者男女比例为1.35:1,平均年龄为57.78±10.357岁;(2)187例患者存在振动觉异常,占总研究人数的93.5%;(3)DPN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肢体发麻和口干,最常见的舌色为舌紫暗,舌形为舌胖,舌苔为苔少,最常见的脉象是脉细;(4)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气阴两虚证(62例,占31.0%)、湿热阻络证(56例,占28.0%)、痰瘀阻络证(41例,占20.5%)、肝肾亏虚证(31例,占15.5%)、阳虚寒凝证(10例,占5.0%)5种证型;(5)应用方剂共有57首,应用频数最高的分别是生脉散、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连温胆汤;(6)患者所服中药频次共计3235次,涉及中药药味共241味,使用频次大于等于30次的药味共37味,前5味分别是黄芪、黄连、丹参、茯苓、黄芩;对全部241味中药进行归类,共归为17类,最常用的药类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结论:(1)DPN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异,40岁以上患者患病率明显升高,年龄的升高是DPN的危险因素;(2)大部分DPN患者都存在振动觉的异常,其次存在针刺痛觉、温度觉的异常,表示存在感觉神经的损伤;(3)DPN最常见的证型是气阴两虚证,其次为湿热阻络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阳虚寒凝证;(4)临床治疗DPN以益气养阴、清热利湿、化痰散瘀为主要原则,佐以补益肝肾、温阳散寒。本研究总结了DPN的临床证型及用药规律,为DPN的辨证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