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肺癌的治疗是目前临床肿瘤治疗中的重点与难点。随着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血管形成抑制剂的使用已成为肺癌治疗中的一个新的途径和手段,与其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成为肿瘤治疗领域中最热门的课题之一。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肺癌的常用药物,虽然已经上市应用于临床多年,但对其最佳应用方法仍然未知,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是在参阅相关文献后,改变血管内皮抑制素用药浓度以及用药频次,在细胞以及动物层面,对血管内皮抑制素抑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血管内皮抑制素最合理治疗方法,为临床合理应用血管内皮抑制素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最终使广大肺癌患者获益。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式下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肺癌A549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BALB/c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肺癌A549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构建BALB/c裸鼠肺癌A549细胞移植瘤模型,观察不同给药方式下移植瘤体积和重量的差异;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实验组移植瘤组织中CD31和CD34分子的表达差异。结果:1、在不同浓度的血管内皮抑制素作用下,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并未随血管内皮抑制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仅在药物浓度为1μg/ml时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差异(P<0.05)。2、在不同浓度的血管内皮抑制素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动物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单独应用血管内皮抑制素与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应用均能使移植瘤的体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P<0.05),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独应用血管内皮抑制素。4、在动物实验中,单独应用血管内皮抑制素隔日给药肿瘤抑制率最高(50.74%),联合用药3周(血管内皮抑制素1/日+顺铂1/周)抑瘤效果最好(96.41%)。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移植瘤组织中CD31和CD34分子的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肿瘤的成长受其血管生成影响。血管内皮抑制素在细胞实验时,当浓度为1ug/ml时会抑制A549的成长,但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发育不能被阻止。动物实验提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顺铂联合应用的抑瘤效果优于其单独应用。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每日连续给药抑瘤效果可能更好,由此对恩度的用药方案选择提供了相应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