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实验通过检测PNS患儿肾病期和缓解期尿液中NGAL的水平,分析PNS患儿不同时期尿液NGAL的变化;尿NGAL水平与PNS患儿临床指标(如血清白蛋白浓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尿素氮、尿β2-MG、尿NAG、尿肌酐等)的相关性,旨在探讨NGAL在诊断儿童PNS合并肾小管间质损伤、可能早期合并AKI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1、收集2012年8月-2013年2月在我院儿童肾内科收治的PNS病例,根据PNS诊断标准[1]入选的患儿共63例(男50例,女13例)。正常对照组为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在我院体检正常的健康儿童50例(男38例,女12例)。 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PNS患儿在肾病期、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尿液中NGAL的水平。并比较尿NGAL水平在PNS肾病期组与正常对照组、PNS肾病期组与PNS缓解期组、PNS缓解期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 3、PNS肾病期组根据有无复发及复发次数再分为初发组27例(男19例,女6例),复发组25例(男20例,女5例),频复发组11例(男9例,女2例)。分别比较尿NGAL水平在各组间及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 4、收集并分析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尿β2-MG、尿NAG、尿肌酐、血清胆固醇、血清CD3、CD4、CD8、CD19、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等。上述实验室指标分别与PNS肾病期的尿NGAL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 5、再将PNS肾病期组根据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少分为4小组:尿蛋白50-100mg/kg组17例、100-150mg/kg组15例、150-200mg/kg组16例和>200mg/kg组15例。根据血清白蛋白的情况分为<10g/L组13例、10-15g/L组26例、15-20g/L组11例和>20g/L组13例。分别比较尿NGAL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 6、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版统计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以((x)±s)表示,正态及方差齐时,两组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两指标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诊断价值的评价用ROC曲线分析。 结果: 1、PNS肾病期组、PNS缓解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尿NGAL的水平:PNS肾病期组、PNS缓解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尿NGAL分别为(2.43±1.19、1.32±0.72、1.44±0.78)ng/ml。PNS肾病期组尿NGAL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缓解期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PNS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尿NGAL水平无显著差异。 2、PNS肾病期初发组、复发组、频复发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尿NGAL水平:PNS肾病期初发组、复发组、频复发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尿NGAL水平分别为(2.57±1.12、2.24±1.27、2.49±1.21、1.44±0.78)ng/ml,三组的尿NGAL水平分别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间的尿NGAL水平分别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PNS肾病期组尿NGAL与尿β2-MG、尿NAG、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316,r=0.306,r=0.381,P<0.05),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391,P<0.01)。 4、根据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组比较PNS肾病期尿NGAL水平:PNS肾病期尿NGAL水平随着尿蛋白量增加而升高,尤其尿蛋白>200mg/kg组与50-100mg/kg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尿NGAL水平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5、根据血清白蛋白浓度分组比较PNS肾病期尿NGAL水平:PNS肾病期尿NGAL水平随着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而逐渐升高,尤其白蛋白<10g/L组与>20g/L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尿NGAL水平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6、PNS肾病期尿β2-MG、尿NAG水平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之间不相关。 结论: 1、PNS肾病期患儿尿NGAL水平较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 2、尿NGAL水平在肾病初发、肾病复发、肾病频复发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尿NGAL不能作为预测肾病频复发的指标。 3、PNS肾病期患儿尿NGAL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尿β2-MG、尿NAG之间呈正相关,提示尿NGAL可作为检测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早期指标,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PNS肾小管损伤的严重性。 4、尿NGAL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PNS患儿有可能发生AKI的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