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药物载体相比,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容量大、形貌可控、表面易于功能化修饰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这些独特优势可以使MSNs负载很多类型的药物并将其运送到病灶部位。通过改变MSNs的结构和表面官能团可以改善其对药物的负载能力。由于整化学计量比MSNs缺陷少,导致MSNs孔道亲水性有限,不利于孔道中真正水通路的形成,因此改善MSNs孔道的结构,对药物的负载和累计释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液晶模板剂,通过三氯化铁和正硅酸乙酯的共水解反应,将Fe元素掺杂进入MSNs晶体骨架中,得到介孔FexSi1-xO2纳米粒子(Fe-MSNs)。Fe元素掺杂到二氧化硅骨架后,会使MSNs产生结构缺陷,促进MSNs孔道中L酸位的形成,提高孔道的亲水性,利于真正水通道的形成,降低药物在孔道中扩散传递的阻力,利于药物的负载和释放。与MSNs相比,Fe-MSNs对对乙酰氨基酚(AP)的负载量从74.29mg/g提高到81.26mg/g,AP的累计释放率从53.24%提升到63.32%,说明Fe掺杂改善了Fe-MSNs孔道的传质效果。为了提高二氧化硅对疏水药物的负载能力,Fe-MSNs制备完成后对其进行硅烷化,得到硅烷化Fe-MSNs(Fe-MSNs-NH2)。与Fe-MSNs相比,Fe-MSNs-NH2对盐酸非索非那定(FXD)的负载量从68.56mg/g提高到79.32mg/g。除了孔道的亲水性外,孔径的大小也是影响药物在孔道中扩散传递的重要因素。在Fe-MSNs适宜制备条件下,以CTAB为模板剂,通过向反应体系中添加三甲苯(TMB)和氯化钠(NaCl)来合成具有不同孔径大小的Fe-MSNs(LMSNs)。在适宜条件下,LMSNs对AP的负载量从81.26mg/g提高到93.9mg/g,AP的累计释放率从63.32%提升到70.14%。通过XRD、SEM、TEM、FT-IR和BET等表征测试手段研究适宜条件下LMSNs的结构特征。LMSNs绝大多数球形度好,粒径在100-150nm之间,比表面积为893m2/g,孔径为4.69nm。本文通过Korsmeyer–Peppas方程对药物累计释放进行拟合分析,探讨药物从介孔材料释放的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