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务员报考热现象的浅析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ibol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1994年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正式实施使我国公务员考录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并使公务员报考逐步升温,继“下海潮”、“民工潮”、“考研潮”之后出现了“国考潮”。现在寻找工作的80,90后的大学毕业生无疑也是这一考试的主力。“公务员热”的现象折射出很多社会问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测社会现状和评估社会问题的坐标。我国公务员的报名人数和参考人数自2001年逐年增长,2001年报考人数为32904人,2002年人数激增为62268人,增长89%,之后每年的平均增长比例也都超出30%,2005年的报考人数较2004年的报考人数的增长在一倍以上。《新京报》曾对公务员热的原因进行过问卷调查,对“您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原因”这一问题的回答,调查者中有85.4%的人选择“工作稳定”这一选项,有83.4%的人选择了福利待遇好,56.4%的人选择“社会声望高,受尊重”,选项“权力较大”有37.1%的人选择。公务员报考的主力军无疑是往届的和应届的高校毕业生。张维迎教授认为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两个职业竞争的是同一群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在政府官员与企业家两种职业间选择政府官员的行为折射出我国基于职位的权力体制的问题和基于财产的权利体制发展的不完善。这样的问题和体制的不完善为寻租行为和腐败提供了土壤,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租金耗散”和价值损耗。我国一些人大委员对这一现象也予以了关注。林秋城认为导致人们倾斜于公共资源集中的行业的内在原因是社会保障的巨大差异性和不完善。公务员纳入政府体系,和企业职工相比,他们拥有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各种津贴在内的完善的社会保障,这一保障体系为公务员这一职业的安全性筑起了牢固的屏风。公务员热的背后是一种失衡和断裂的存在。人们的各种个人选择的背后,其实并不是盲目为之,茅于轼老先生就说“制度是选择的环境”,个人选择其实体现的是一种内生于制度下的行为。人们选择从事这一职业也是一种趋利避险的理性选择。此外,人们在公务员的不同职位之间的倾斜。2011年的国家公务员报考,最热的职位创下了4961:1的新纪录,当然也存在着无人问津的岗位。通过对这两种职位的分析不难看出他们之间的差别,这一现象反映了考生的心理。在当下,公务员的报考如此之热,这与公务员的账面工资收入并不相称。较高的社会地位,稳定性的特点和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寻租权力所能带来的收入预期才是具有真正诱惑力的地方。本文选取造成公务员热这一社会现象的众多原因中的工作特点和考生心态这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将公务员这一职业置于劳动力市场中,一方面分析其所处的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总结其工作的特点,另一方面分析报考主体的特点,之后运用享乐主义将两者进行匹配。报考公务员是大多数寻找工作的毕业生的理性选择。论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思路。阐述了公务员考试的形成、发展以及报名参考人数的变化趋势。其次,综述了相关的研究和理论,并对我国公务员报考热的现状及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再次,从公务员工作的特点和考生的心理偏好两方面运用享乐主义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最后,对于政府和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些政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1方法介绍于高压蒸汽灭菌后,关闭电源、汽源,操作者带清洁手套,将清洗消毒后的雾化吸入管道拉直,嵌入高压灭菌器载物架的缝隙内,使其直立,便于螺纹管道内的水分流出,再将载物
本文研究了复杂多刚体系统的Lagrangian建模方法,以Mathematica数学软件为基础,完成了多刚体动力学系统的计算机建模、推导与仿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专利的申请和授予量大幅增长,同时专利纠纷也日益增多。公平效率地处理专利纠纷是社会公众的普遍需求也是专利诉讼机制的目的。在专利纠纷中,专
被告人附条件认罪处罚制度的建立和推行,是刑事司法制度理念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接轨的产物,是权威性的公权力和自治性的私权利相互融合和合理配置的结果。本文首先从司法合
基于读者感知体验的视角分析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影响要素,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获取读者对影响要素的满意值评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要素间的相对权重,从而通过象限法构
一个公正的判决离不开一个个真实有力的证据,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裁判,应当建立在对证据的全面、准确认定基础之上,证据裁判在刑事裁判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法官在刑事审判程序中
<正>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战略与政策研究"、"启动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计划"的指示精神,为了进一步促进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
<正>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从此走进一个新纪元。六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的中国正展现出一个大国的雄姿:举办北京
因果思维是人类认识史上最具魅力的思维之一,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思维活动。探究因果思维对提升作文构思能力的价值与机制,分析作文过程中因果思维的基本思考路径,构建因果思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五版国际收支手册的要求,一国完整意义上的国际收支统计应当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BOP)和国际投资头寸表(IIP),前者是对外经济的流量统计,后者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