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通痹颗粒防潮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早期病变的实验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x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消渴通痹颗粒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的防治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DM)大鼠模型。依据血糖值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渴通痹颗粒(高、低剂量)组,弥可保对照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消渴通痹颗粒(1.875g/kg、0.625g/kg)灌胃,弥可保300μg/kg灌胃,每天一次,用药2月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FBG)、体重(W)、血清SOD、MDA;坐骨神经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坐骨神经中cGMP、cAMP的变化;对坐骨神经进行病理学检测,观察髓鞘面积、髓外纤维、髓鞘横断面和大鼠坐骨神经突触素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超微形态的改变;同时测定大鼠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传导速度(SNCV)、感觉潜伏期潜伏期(SL)。并进行对感觉神经检测的摇尾实验。 结果: 1、消渴通痹颗粒可调节血糖、升高糖尿病大鼠血清SOD和降低血清MDA的含量。 2、消渴通痹颗粒能明显增加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cGMP、cAMP的含量和坐骨神经突触素的含量,同时降低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糖基化终产物。 3、消渴通痹颗粒能有效地增加糖尿病性大鼠坐骨神经髓鞘面积、髓外纤维、髓鞘横断面。 4、消渴通痹颗粒可明显改善和增加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缩短其潜伏期。 结论: 消渴通痹颗粒能有效调节血糖,升高糖尿病大鼠血清SOD和降低血清MDA的含量、降低坐骨神经组织糖基化终产物,提高坐骨神经中cGMP、cAMP和突触素的含量。有效增加糖尿病性大鼠坐骨神经髓鞘面积、髓外纤维、髓鞘横断面。同时还可明显改善和增加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缩短其潜伏期。可明显缓解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的早期病变,其综合疗效优于弥可保。
其他文献
前几期的专栏我们谈了科技教育常用的工具、材料,以及创客教育的选题方法。在科技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师创设主题,构建出一个知识的花园,学生利用已有的工具和材料在花园中自主探索,通过创造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然而,我们有时候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尽管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主题,也给了学生很多可以发挥创意的空间,但有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主动探索,创造力始终被既有的思维所束缚,难以通过自主创造获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目前我省高校毕业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通过对应届毕业生省外就业意向进行调查研究,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省内就业存在的问题及省外
本文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出发,结合中国乡村经济组织体系发展历程及目标模式.就中国乡村经济组织体系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表明,我国乡村经济组织体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