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马归液对腺性膀胱炎大鼠模型膀胱组织的影响,为运用马归液治疗腺性膀胱炎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对成年雌性SD大鼠膀胱灌注大肠埃希菌溶液,成功建立腺性膀胱炎大鼠模型。对造模成功的腺性膀胱炎SD大鼠分别灌注马归液(一周一次)、马归液(一周两次)、吡柔比星、生理盐水8周。进行病理学检查、透射电镜检测和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Survivin、PTEN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造模组膀胱标本常规病理切片及透射电镜证实为腺性膀胱炎;与空白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及透射电镜结果显示马归液具有抑制炎性细胞及修复细胞损伤的作用。Bax、Bcl-2灰度均值比较,马归液2组、马归液1组的灰度均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马归液2组与马归液1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Bax中,马归液1组、马归液2组分别与吡柔比星组、生理盐水组组间比较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马归液2组与马归液1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马归液1、2组及吡柔比星组的PTEN、Survivin平均灰度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马归液2组与吡柔比星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马归液1组与马归液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TEN、Survivin蛋白表达中,马归液1、2组及吡柔比星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马归液2组与吡柔比星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马归液2组优于马归液1组(P<0.05)。结论:大鼠膀胱灌注大肠埃希菌可导致腺性膀胱炎,其病理表现与人类腺性膀胱炎具有相似性,可依据此法制作腺性膀胱炎动物模型用于临床科学研究。病理学、透射电镜检测结果证实马归液对腺性膀胱炎具有明确疗效。与吡柔比星组比较,马归液对受损膀胱组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马归液能调控Bcl-2、Bax表达,证明马归液对腺性膀胱炎细胞具有抑制作用。马归液能一定程度上调控PTEN、Survivin表达,证明马归液具有一定预防腺性膀胱炎癌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