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脑损伤患者脑灌注的有效性对其预后有重大影响,其灌注有效性不但受体循环压力的影响,也与大脑自身调节和液体反应性相关。目前很多研究已将颅内灌注压作为反映脑灌注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将每搏变异度(SVV)结合脑灌注压(CPP)目标导向性管理脑损伤患者的围术期液体治疗。同时观察该方法对脑损伤患者术后脑氧供需情况、脑损伤的恢复、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此类患者的围术期液体管理提供一定的临床数据。方法: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行脑损伤手术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8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者)从手术开始起使用常规补液模式,维持(CVP 512mmHg,MAP 6090mmHg,HR 60120bpm)至术后第7天;B组(实验组)从手术开始起使用SVV目标指导患者的容量管理(SVV大于13时5分钟内快速输注羟乙基淀粉250ml,输注后15分钟再次评估),术后继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CPP 5070mmHg之间。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8天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指数(GOS)和死亡率的统计学差异;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间患者术后第1天、3天、5天和7天的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CEO2)、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颈内静脉球部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VAPCO2)动静球部血-动脉血乳酸差(AVD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72个患者纳入研究,治疗过程中由于家属放弃治疗或患者颅内压不可控制的升高(ICP>25mmHg)两组共有10人被排除出组(对照组4人,实验组6人)。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第1、3、5、7天的血清NSE值分别为23.49±4.29ng/ml、18.99±4.02 ng/ml、16.56±3.85 ng/ml、14.40±3.10 ng/ml总体低于对照组的28.06±6.40ng/ml、24.76±6.31 ng/ml、21.40±5.50 ng/ml、17.49±4.36 ng/ml(P<0.05),两组第一天的NSE值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7天的数据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颈静脉球部血气各指标总体比较对照组SjVO2明显升高、而CEO2、AVDO2、VAPCO2、AVDL较实验组降低(P<0.05)。除了SjVO2、AVDL在第一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指标在各个时间点同样显示对照组SjVO2升高、而CEO2、AVDO2、VAPCO2、AVDL较实验组降低(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中脑出血、脑梗死、肺部感染和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实验组明显降低(P<0.05),上消化道出血、尿崩、创伤性癫痫、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脑疝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GOS预后良好率56.67%明显大于对照组的28.13%(P<0.05),两组患者28天全因死亡率实验组为6.67%,对照组为6.2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每搏变异度(SVV)结合颅内灌注压(CPP)目标指导重度脑损伤患者的围术期液体治疗可以改善脑损伤患者术后脑组织氧供需平衡和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同时能减少脑损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提高28天的预后评分,但术后28天的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该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