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氟化物微晶玻璃的设计、温度传感与闪烁体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enumberon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围绕新型氟化物微晶玻璃的设计、温度传感与闪烁体性能研究展开,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a)与KYb2F7:Er3+微晶玻璃的制备、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研究(第2、3章);(b) KLu2F7:Tb3+与KTb2F7微晶玻璃的制备、荧光及闪烁特性(第4、5章);(c)自析晶KYbF4:Ho3+微晶玻璃的制备及上转换荧光特性(第6章)。本论文内容概括如下:(1) K3YF6:Er3+微晶玻璃的制备、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研究。用熔融淬冷法合成了稀土离子掺杂的K3YF6自析晶微晶玻璃并对其荧光特性进行了细致地研究。热处理前,K3YF6纳米晶已经形成,这有助于控制晶粒尺寸和稀土离子进入纳米晶。通过掺杂Eu3+作为荧光探针探究了基质结构的变化,热处理后基质的对称性明显提高。K3YF6微晶中荧光强度的增强和明显的斯塔克劈裂说明Eu3+与Er3+进入了析出的K3YF6纳米晶中。基于FIR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atio)方法和Er3+离子的TCEL (Thermally Coupled Energy Levels)能级,对K3YF6:Er3+的荧光测温性能进行了系统地探究。研究表明,K3YF6:Er3+温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能级差、灵敏度、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可应用在高精度温度测试领域。(2) KYb2F7:Er3+微晶玻璃的制备、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研究。通过熔融淬冷法合成了KYb2F7:Er3+微晶玻璃。探究了其微观结构与上转换荧光特性。KYb2F7:Er3+微晶中荧光的增强和明显的斯塔克劈裂说明Er+进入了对称性高、声子能低的KYb2F7纳米晶中。然后利用FIR技术对其测温性能进行了研究,从中获得了较大的能级差和灵敏度。结果表明,KYb2F7:Er3+微晶玻璃有望作为具有高灵敏度的光学温度传感器使用。(3) KLu2F7:Tb3+微晶玻璃的制备、荧光及闪烁特性。利用熔融淬冷法合成了Tb3+掺杂的KLu2F7微晶玻璃,并系统地研究了其结构和荧光特性。热处理后,X射线激发下的发射谱(XEL)及光致发光(PL)均有显著增强,且Tb3+的543nm发射的寿命得以延长,这说明Tb3+富集到了KLu2F7纳米晶中。结果显示,KLu2F7:Tb3+微晶玻璃有望应用在X射线成像领域。(4) KTb2F7微晶玻璃的制备、荧光及闪烁特性。利用熔融淬冷法首次合成了自析晶的KTb2F7微晶玻璃。利用XRD、TEM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其结构和荧光特性。KTb2F7晶体在热处理前已经形成,进一步热处理后,XEL及PL均有明显增强,这些证明KTb2F7的结晶度进一步增加。该微晶玻璃X射线成像领域(比如工业探伤、X射线增感屏)有潜在应用,且这种以发光离子作为基质的方法有助于设计其它新型微晶玻璃。(5)自析晶KYbF4:Ho3+微晶玻璃的制备及上转换荧光特性。采用传统的熔融淬冷法合成了KYbF4:Ho3+微晶玻璃,且系统地探究了其微观结构及上转换荧光性质。热处理前,KYbF4纳米晶已经形成,这有助于控制晶粒尺寸和稀土离子进入纳米晶。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增强、寿命的延长以及明显的斯塔克劈裂表明析晶体后Ho3+离子进入到了声子能较低的KYbF4纳米晶中。研究表明,这种包含KYbF4内米晶的透明氟化物微晶玻璃是一种优异的上转换基质材料。
其他文献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近几十年来被广泛关注的课题。它是一种新的物质形态,一个宏观量子系统。本研究在平均场理论和双模近似的框架下,以Gross-Pitaevskii方程为研究玻色一爱因
光学三维传感是信息光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之一,它在机器视觉、实物仿形、工业检测、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光学和光电子技术的
托卡马克中的等离子体是一种复杂的体系,很多不稳定性会影响约束。影响等离子体约束的主要物理过程包括磁流体平衡及其不稳定性,杂质辐射,电子和离子的反常输运等。如何解释反常
学位
高能重离子碰撞的主要目标是探寻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CP),而粒子发射源的时空结构和动力学信息是分析QCP相关信号的重要前提。强度干涉学,又称Hanbury-Brown Twiss(HBT)效应,是研
本论文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了低维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生长过程中的一些重要表面过程。采用动力学Monte Carlo模拟方法,我们对一维量子线和二维薄膜的生长过程以及金属表面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