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住房依然成为市民最大的“奢侈品”,就上海而言,商品房价突飞猛进,与缓慢的工资增长幅度不成正比,买房是普通老百姓几辈子都望尘莫及的。因此,为了实现民有所居,1994年国家正式提出并使用经济适用住房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上海市从2009年正式在徐汇区和闵行区开展试点工作,2011年全市实施。但随着共有产权房政策的不断调整推广、造房数量的激增,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文章通过徐汇区田林街道的个案分析,用数据来剖析政策的执行现状,发现上海市共有产权保障房政策的执行面临的共性问题,包括政策目标与现实脱节;准入标准过高,房源偏远,配套不合理,共有产权房覆盖率低;价格过高,申购流程繁复,执行中存在公平隐患;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文章从共有产权保障房政策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切入,运用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为理论基础,用理论加以分析政策本身内容的缺陷、政策执行人员责任意识缺乏、目标群体利益驱动等,并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经验从政策设计、政策执行、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文章共分四章:导言概述了本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综述。第一章,对共有产权保障房和经济适用房概念进行界定,引入共有产权房的必要性,并介绍相关理论。奠定问题的分析框架。第二章,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上海市住房保障政策的发展历程,及共有产权保障房政策个案实施现状分析。第三章,通过个案数据梳理总结出上海共有产权保障房政策实施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运用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从政策本身、执行人员、目标群体三方面对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章,整理了国内外共有产权房政策的实践经验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第五章,从上海市受理中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提出完善上海市共有产权保障房政策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