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同时获得诺贝尔奖和普利策奖的女作家赛珍珠在其生前曾经创作了大量带有鲜明女性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此外,赛珍珠也是首位把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全七十回译介到西方的美国人,她的译作在西方世界也颇受欢迎,一经出版即成为西方社会的畅销书。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她逝世后的悼词中曾称她为“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近年来,随着中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赛珍珠研究开始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景象,前期已有不少学者探讨过其原创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而相比于针对赛珍珠文学创作研究的繁荣局面,赛珍珠翻译研究仍然是一片尚待开垦的处女地,特别是其译作中的女性主义思想仍是一个较新的话题,但目前却鲜有学者以赛译本中女性形象为切入点,探究其女性形象的翻译是否也如同她所创作的原作一样,深受其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鉴于赛珍珠是水浒传诸多译本中唯一一位女性译者,赛珍珠水浒传译本(以下简称赛译本)也是赛珍珠一生当中留下的唯一一部译作,赛译本对研究赛珍珠的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及其女性主义翻译间的互动关系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论文将借助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着重探究赛译本中的女性形象。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以赛译本为主,沙博理及登特杨父子合译本作为参照,将对比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贯穿全文,深入地探究三译本中女性形象的细微差异,以及赛译本为构建积极反叛的女性形象,而采用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如增补、劫持及前言。全文共分为五章,其中第一章简介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论文布局。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其中简介了水浒传翻译前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国内外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现状。第三章为论文的理论框架部分。该章节首先提出了女性主义翻译的政治目的,接下来详细地阐述了翻译和性别的关系,然后从翻译的性别隐喻引出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翻译的歧视,最后指出女性主义翻译之贡献,即重新审视译者地位,强调原作和译作间的平等关系。第四章主要简介了水浒传三译者沙博理、登特杨父子和赛珍珠,其中重点介绍了赛珍珠早期在中国的童年经历、成年后所接受的西方教育、失败的婚姻经历和她曾经创作的带有鲜明女性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以及她参加过的女权运动和社会活动,希望能对其女性主义思想的萌芽做出全面的分析和合理的解释。第五章详细分析了赛译本中的女性形象,其中包括赛珍珠翻译中对女性人物形象直接正面的塑造以及男性言语、咒骂语和对女性的称呼语中侧面反映出的女性形象,并详细地分析了赛珍珠译本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该章节首先将原著中的女性人物归为三大类,接下来通过大量实例对比分析了赛译本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即女性对真爱的勇敢追求,对父权的勇敢反抗和对婚姻自由的渴望,然后举例说明了赛珍珠运用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增补、劫持、前言。最后,该章节揭示了赛珍珠在翻译女性人物形象时所表现的女性主义思想,即:赛珍珠对女性人物的褒扬和对女性形象的提升,对封建婚姻的抨击和对自由婚姻的拥护,对男女平等的强调和对女性人物的尊重。最后部分为论文的总结部分,其中总结了论文中提出的主要观点,同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