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研究王明杰教授治疗眩晕的临床用药规律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在整理古代医籍治疗眩晕的经验基础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名老中医、川南玄府学派创始人王明杰教授(以下尊称王老)的眩晕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及回顾性分析,从真实世界的客观数据基础上总结王老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王老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门诊处方来源进行筛选。以王老第一诊断为“眩晕”,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后,筛选出380例具有完整信息的病例资料。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医案数据库,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分析”中的“医案分析”、“方剂分析”功能,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并对部分统计结果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3制图,展示王老治疗眩晕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结果: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380份眩晕病案,共计方剂414首。1.根据一般信息资料分析显示:男性患者108例(28.42%),女性患者272例(71.58%),男女比例=1:2.52。患者年龄特点显示:平均年龄为55.57岁,中位数56岁,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人居多,61-70岁年龄段患者占比最高,达总人数的28.16%。共出现8个中医证型,依次瘀血阻窍证127次(30.68%)、气血亏虚证108(26.07%)、气虚血瘀证54次(13.04%)、痰浊上蒙证51次(12.32%)、肝阳上亢证35次(8.45%)、肝肾阴虚证18次(4.35%)、痰瘀互结证15次(3.62%)、湿热阻络证6次(1.45%)。2.根据遣方用药分析结果显示:所收录的414首方剂中,涉及药物197味,累计用药频数6 598次,平均单方用药15.93味,用药频次排前20位的药物依次为葛根、白芍、黄芪、僵蚕、川芎、炙甘草、鸡血藤、柴胡、土鳖虫、当归、石菖蒲、防风、白术、党参、羌活、牡蛎、半夏、黄芩、茯苓、王不留行。前10味中药使用频次均超60%以上,占所有药物总使用频数的47.14%。使用中药药性温性药2890次(占总数据的44.43%)、寒性药1676次(占总数据的27.70%)、平性药1442次(占总数据的22.17%)为主。药味频次主要以辛味药及甘味药为主,分别占总数据的30.85%和29.95%,其次为苦味药,占总数据的24.93%。药物归经频次按高低排序依次为肝经>脾经>胃经>肺经>心经>肾经>胆经>膀胱经>大肠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基于关联规则算法,在支持度≥60%,置信度≥0.9的情况下,计算得出核心药物10味,分别为葛根、白芍、黄芪、鸡血藤、柴胡、川芎、炙甘草、当归、土鳖虫、僵蚕。设置相关度为10,惩罚度为2,result为4,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新方组合5个,分别为:(1)土鳖虫,王不留行,半夏,姜黄,葛根;(2)全蝎,黄芪,炙甘草,王不留行,地龙;(3)土鳖虫,僵蚕,茯苓,半夏,川芎,鸡血藤;(4)威灵仙,当归,桃仁,石菖蒲,王不留行,姜黄;(5)葛根,土鳖虫,僵蚕,半夏,川芎,鸡血藤,白芍。结论1.王老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眩晕,在“风、火、痰、瘀、虚”辨证基础上,从玄府理论出发,认为脑络玄府郁闭是眩晕发病的重要病理环节。治疗上灵活加用风药发散开玄,虫药搜剔开玄。2.从高频药物统计结果知,王明杰教授治疗眩晕的核心药物以风药葛根、川芎、黄芪、柴胡,虫药土鳖虫、僵蚕、水蛭组成,风药、虫药协同增效,共奏开通玄府之功。3.风药、虫药等治风之品对于全身上下内外之玄府皆有良好的开通作用,与王老强调的“百病治风为先,顽症从风论治”的治疗风格一致。进一步显示了玄府理论的重要临床价值,值得后人很好的传承和利用。4.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将名老中医临证经验进行数据和关系网络可视化展示,比单纯总结中医治疗疾病经验更加现代化和科学化,有利于直接指导临床实践,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纵向比较。
其他文献
碳交易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市场化工具,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能够反映碳交易实施状况,是影响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从碳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切入,基于2008—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碳交易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并考察异质性技术创新模式的传导路径。结果表明,提高碳交易价格和扩大市场规模均能显著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基于2011-2019年的30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静态面板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远大于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以上结论为中国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目前我国传统能源企业存在生态环境破坏、土地资源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未来的发展。绿色技术创新能够在技术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传统能源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在提升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
痔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肛肠病之一,自古有“十人九痔”之说。痔的发病率随着人们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虽痔不至于危及生命,但却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一般来说,女性痔病患者远多于男性,怀孕妊娠极大地增加了女性患痔的风险。痔病的发生,多与地理环境、工作性质、生活、饮食等有关。根据患者发病的部位,可以具体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不同类型的痔有着不同的症状及不同的治疗方案,现代临床治疗此病主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阶段,绿色技术创新是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有效方式。为深入探究双循环背景下我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创建评价体系,对各省区市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最优,其次是北京市、江苏省;各省区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关系密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总体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梯状格局,且各区域间有较大差异,东部区域绿色
鼓励重污染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消耗高等问题,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该文选取了2010-2019年重污染类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政府补贴是否具有支持重污染类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并分别进行了企业规模、所有权性质调节作用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重污染类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相较于大规模企业而言,政府补贴对小规模企业绿色技术
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的构建和优化是城市群内涵发展的要求。该文采用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绿色专利数据,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三大城市群的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绿色技术创新空间关联逐渐紧密,呈现为较复杂、有层次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的网络密度较高,冗余信息逐渐减少,城市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苏州、杭州、无锡等有望成为绿
文章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我国2003—2019年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效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增速较慢,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2)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对于全样本和东部地区城市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效应,对于西部和
基于网络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利用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2011-2020年的数据,以降维后的污染指数为非期望产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发现:浙江各市总体上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优于研发阶段,城市间发展差异较大;整体TFP指数均值为1.121,其提升主要源自技术进步;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对外开放、政府干预和研发强度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但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技术
在数字经济时代,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释放“数字红利”,已经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基于2009—2019年中国2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文章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政策为切入点,借助双重差分法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宽带中国”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降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