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无疑是最伟大的作家和文化巨匠。也正因为如此,对于鲁迅及其生平、思想、作品的研究从来都没有中断过。从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初70余年间产生了50多种形式各样的鲁迅传记。就传记的品种和水平而言,鲁迅传记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已属独树一帜,扩大到中国历史人物传记的领域,也罕有能比肩者。但是,又不能不承认,在70余年里,虽然出版了这么多的鲁迅传记,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却没有出现一本与传主身份相称、达到世界传记文学水准的鲁迅传。个中原因,值得深思研究。关于鲁迅传记的研究是一个比较冷僻的论题,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而且多侧重于鲁迅传记史的梳理,在鲁迅传记写作理论方面的探索还远远不够,试想这么多的鲁迅传记品种,这么一位天才型的传主,在传记文学研究和批评相对冷清的情况下,系统地研究八十年代以来鲁迅传记成败得失,鲁迅传记写作的理论方面探索就成为一项艰巨、迫切而有意义的学术活动。本论文试图在这方面做尝试性努力。本论文虽然以整个鲁迅传记史作为宏观把握的对象,尤以把80年代以来的鲁迅传记作为研究重点,从多维视野角度对鲁迅传记内容和形式上做较为全面的分析。通过比较的方法、历史研究的方法、科学评判的方法,采取理论概括与典型分析相结合,宏观把握与微观剖析相结合,理论性地总结鲁迅传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突出成就,对成功经验加以提炼概括形成理论性认识;同时,对鲁迅传记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找准差距所在,作为今后鲁迅传记努力改正的方向。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关于鲁迅传记类型研究。论文首先评述70余年来鲁迅传记的写作情况,接着从记传、评传和画传三种类型上对鲁迅传记加以分析研究,也即是从内容上加以把握鲁迅生平事实和思想内涵;第二章专门对鲁迅传记的典型文本加以研究。选择林贤治的《人间鲁迅》、王晓明《无法直接面对的人生——鲁迅传》和周海婴的《鲁迅与我七十年》三部比较优秀的鲁迅传记作为范例,加以剖析研究,把握不同个性的传者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的艺术特色;第三章写鲁迅传记在艺术形式上的突破,包括笔法采用、体例架构和史料运用,分析鲁迅传记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第四章着重从本体论和方法论角度论述鲁迅传记对传记的理论建设意义。传记本质要求是传记必须写得真实、艺术和个性。传记作者要善于写出传主的精神、灵魂和个性及传主生活的细节。传记的真实性主要是决定传记作品是否可以被称之为传记的根本性条件,而虚构则主要是衡量一部传记作品是否优秀的尺度。传记的虚构本质上是一种“死象之骨”式还原。从事实的真实出发,传记作家没有权利增减象骨,更没有权利替换象骨。他不能“因文生事”,但叙述的真实却要求他“以文运事”,绝对不能为了迎合政治需要而扭曲历史事实与生活真实。要写出成功的鲁迅传,就必须坚决走真实之路,同时也必须注意运用技术性虚构,创造一种美学效果。最后在结语部分对鲁迅传记的创新不足问题,提出浅显见解,同时对新版鲁迅传记期以厚待,希冀着更高水平的鲁迅传记问世。关于鲁迅传记的研究的意义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梦阳在他《鲁迅传记的回顾》一文中所说:“认真梳理、评述鲁迅传记写作的历史,科学地评析鲁迅传的得失,从理论上总结鲁迅传记写作的历史经验,探索新版鲁迅传的写作新路,不仅对鲁迅研究会有推动,而且对其他中国现代作家研究和传记写作以至整个传记学的理论建设都会有所裨益。”此段话也可作为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所在。